舉辦初心課堂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
度尾鎮屏山村精準扶貧產業基地促增收。 仙游縣聚焦主業、精準發力,全面提升組織工作水平,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立基層黨建特色品牌。今年以來,該縣把黨旗樹立在項目建設一線,全縣34個重點項目建立25個臨時黨支部,做到項目延伸到哪里,黨建就服務到哪里,助推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漫步在仙游大地上,項目一線是火熱的施工場景,鄉村田園是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一切的背后,既是全縣上下凝心聚力擔當作為的成果,也得益于該縣聚焦主業精準發力全面提升組織工作水平提供的強大支撐。 近年來,仙游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服務大局,抓黨建、聚合力、創一流、促發展,打造黨建工作亮點,建立基層黨建特色品牌,推動全縣黨建工作創特色、見實效,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化興的新時代美麗新仙游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撐。 主題黨日 黨員爭當“排頭兵” 近日,仙游縣直機關宣教系統黨委組織50余名黨員干部到永春縣“泉州市黨內政治生活體驗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黨性洗禮,增強黨性修養。 對于仙游縣1000多個黨支部來說,每個月的15日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該縣從2017年起在全縣推廣主題黨日活動制度,每月15日規定為“主題黨日”活動時間,推行“345”的分級主題確定和“7+X”基本活動模式,深度融合組織生活制度,形成“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特色模式。 日前,《人民日報》刊發通訊聚焦鯉城街道木蘭社區從1992年開始堅持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7年不斷檔的生動實踐,激勵著黨員們不忘初心,為民辦實事。仙游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木蘭社區20多年如一日的黨員集中學習活動日,常態化開展內涵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使“主題黨日”不僅成為黨員學習日、組織生活日,也成為民主議事日、黨務公開日、志愿服務日,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激勵黨員爭當“排頭兵”,為仙游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注入強大紅色動力。 眼下,仙游正以“一會一刻鐘、一季一研討、一崗一示范、一月一互動、一人一結對”抓實主題黨日內容,推動“學做”有效融合。 今年,共開展理論研討42場次、現場研討14場次,公示體會感悟397份,提出意見建議30多條;召開村企議事會89次,解決村企問題132個,互上黨課89次,共同參與治理木蘭溪1946人次、文明勸導497人次,籌集關愛基金30萬元,投入650萬元,用于村級道路、水渠、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堅持把“看齊創優當先鋒”作為主題黨日開展項目攻堅、助推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共打造紅色車間38個、紅旗班組21個。并逐月開辦“我最喜愛的主題黨日”微信評選,截至目前共有300多個黨組織、102.86萬人次(單期最高點擊量22萬人次)參與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縣黨員干事創業動力。 紅色引擎 項目攻堅“加速度” 連日來,仙游城區高速出口片區改造項目一線臨時黨支部書記鄭志強帶領工作人員,對照任務、時間、責任清單,走村串戶宣傳征遷政策,了解群眾意向,為拆遷戶認真細致地解答疑問。 城區高速出口片區改造是仙游鯉南鎮這幾年重點工作之一,該片區改造不僅可以有力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也對城市面貌改善、旅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鄭志強告訴記者,該片區是展現美麗新仙游的窗口,對此,鯉南鎮成立了項目臨時黨支部,當好項目建設的服務員,把黨建工作延伸到生產一線;眼下全體黨員干部奮戰在征遷一線,毫不懈怠,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征地200畝,拆遷5000平方米,預計10月份可全部完成。 當項目建設主力,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仙游縣大力推行“黨支部+指揮部”工作模式,把黨旗插在項目建設一線,在全縣34個重點項目建立25個臨時黨支部,組織474名黨員參與項目突擊隊、先鋒崗,做到項目延伸到哪里,黨建就服務到哪里。并堅持臨時支部作用“不臨時”,緊扣黨支部基本標準,每月15日圍繞項目建設要求,開展比態度看服務、比難度看擔當、比進度看成效等“三比三看”個性化活動,助推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除了發揮好“黨支部+指揮部”作用,近年來,仙游還堅持把“五個一批”項目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主陣地,積極選派優秀干部到項目一線攻堅,經風雨、受歷練、強本領,為項目建設獻計出力。 7月11日,天氣炎熱,位于仙游縣楓亭工業園海濱海安填海造地地塊上的綠意纖維產業園項目一期工地現場,由仙游縣組織部選派到產業園項目的王可偉和其他工作人員堅守現場,察看項目建設進展,跟蹤服務,破解難題,確保進度,爭取一期工程12月底竣工并部分投產的目標得以實現。 今年以來,仙游縣選派了158名縣直單位業務骨干到基層一線攻堅,他們投身經濟建設和項目攻堅主戰場,爭當排頭兵,展現大作為,“紅色引擎”有效推動了各大項目穩步推進,實現項目攻堅“加速度”。 黨旗飄揚 鄉村振興“一片紅” 近日,記者來到度尾鎮屏山村百畝采摘園產業扶貧基地,綠意盎然的田園里,一排排百香果樹藤架整齊排列著,一個個形如雞蛋的青翠百香果掛滿枝頭,滿眼蒼翠,讓人感到生機勃勃。 度尾鎮屏山村過去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在黨建的引領下,屏山村創新建立好支部帶領、好書記帶頭、好黨員帶動、好機制帶路“四好四帶”黨建+精準扶貧機制,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主攻重點,成立屏山村果蔬專業合作社,發展“造血型”扶貧產業,根據貧困戶意愿,將政策扶持資金、土地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由合作社統一管理和生產經營,實現產業增效與農民增收“雙贏”。 該村黨支部書記卓云程告訴記者,依托合作社籌集資金70多萬元,投資建設屏山百畝采摘園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自愿投資入股合作社,每年人均收益達2000元,同時推行“能人+農戶”帶富模式,引導3名特色種植業大戶將種植技術傳授給貧困戶,提高技術水平,實現產業精準扶貧目標。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仙游縣突出抓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逐步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致富路,采取“321”方式組織5300多名黨員干部參與掛鉤扶貧,選派50名黨員干部前往貧困村、薄弱村駐村任職,引導黨員產業示范戶幫帶貧困戶創業致富,通過黨組織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收益,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 黨旗飄揚,眼下,仙游縣綜合打造了19個“黨建+鄉村振興、富美鄉村”等融合式黨支部示范點,以“村財、村部、村干部、村制度”為基本抓手,從目標融合、力量融合、機制融合和品牌融合等四個方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互促共進、同頻共振,有效確保了貧困戶脫真貧、真脫貧。黨建工作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助推鄉村振興“一片紅”。 截至目前,各村黨支部主動向銀行爭取小額信貸共1.24億元,為全縣2503戶貧困戶創業生產提供資金保障;并開展村企共建,協調重點企業設立公益性崗位,全縣共設立777個公益性崗位,促進貧困人口實現再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