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 榜頭木雕作坊 黃福華在雕刻 核心提示: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簡稱“仙作”,其源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蘊含著一代代仙游人的文化理念與審美情趣。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千千萬萬的仙游人,從最初簡單模仿明清家具起步,承襲先輩技藝,以高超的榫卯工藝,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壯大仙作產業。至如今,已然成為我縣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去年,全縣工藝美術產業產值400億元,創稅1億多元,其中,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年產值300多億元。難以想象,在上世紀50年代,仙游的老“仙作人”依靠這一手藝,連謀生都困難—— ◆只為糊口的謀生手段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縣民間手工藝人還處于零散做工階段,以師帶徒,走街串巷、上山下鄉,為群眾制作生活必須的木制品。今年78歲高齡的黃春高曾經就是其中的一員。 “早期主要是制作眠床等家具,多是結婚置辦為主。”黃春高告訴記者,早期仙游地區木作工藝區分為“大木”和“細木”,大木指的是建造木制結構房屋,多為寺廟等,“細木”則是家具類木制品,打造家具又分小木作及雕花兩種工藝。黃春高的專長便是雕花技藝,把仙游的國畫藝術與精湛的木雕藝術融為一體,雕刻多種山水、人物在床、櫥、桌、椅等木家具上,精致美觀。 “那時候出工大多是跑到山上去,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黃春高回憶起早期討生活的艱辛。他告訴記者,自己是榜頭壩下人,當地屬平原地帶。當時,山里人較平原地段的居民,生活更為富裕,因為他們大多有自己的田地,能夠自給自足;而平原居民,地少人多,反而連溫飽都是個問題。因此,黃春高等手工藝人的生意,大多來自于山里人家。由于大型家具運輸不便,手工藝人們接到了活,就得到主人家里去完成,經常干一單活就是十來天,僅花費在趕路的時間就得耗去一兩天。 即便是如此艱辛地討生活,也無法滿足家庭物質需要。黃春高告訴記者,那時候的工資一天大概1.3元,且并不是每一天都有活,僅靠這些收入根本無法養活一家子人。因此,他膝下三個兒子也紛紛外出從事木雕行業,以此謀生。 ◆改革開放催生的仙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縣商業開始萌芽,木雕工藝也逐漸形成規模。1958年,縣民政局民政科在柳坑創辦“仙游縣福利雕刻廠”,這是我縣第一家國營性質、較成規模的木雕廠,年產2600件木雕,產值1.9萬元。同年仙游木器社創辦。1971年,榜頭公社在靈山創辦了榜頭工藝廠;1973年度尾雕刻廠創辦。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我縣有不少鄉鎮都辦起了工藝廠,僅度尾鎮就有工藝一廠、工藝二廠、工藝三廠,工人最多時達到數百人。也是在這段時期,出現一批淘金客開始下海經商,游走于閩南、臺灣、東南亞、美洲等地,承接寺廟修建的工作。他們從海外各地帶回名貴木材,同時不斷向外輸出仙游特色的精美工藝品和仿古紅木家具。 縣工藝辦主任黃杰告訴記者,早期,仙游民間雕刻工藝多為制作實用家具,材質也多為普通實木。到了上世紀80年代,榜頭、度尾一帶的民間手藝人將成熟的雕刻工藝嫁接于紫檀、花梨、酸枝等高端材質之上,“紅木家具”的概念逐步形成,且衍生出佛珠、擺件、茶具、人物像及天然巧雕根藝等工藝小件產品,仙作在近代的雛形也由此萌芽。 1985年之后的十多年間,仙游民間手工藝者紛紛自立門戶,涌現出個人辦廠潮。上世紀90年代后期,榜頭壩下作為紅木古典工藝家具的生產基地聲名鵲起。黃春高的三個兒子黃福華、黃福忠、黃福鎮也正是在這時抓住了機緣,一起創辦了三福工藝古典家具公司,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致力于傳承與創新古典工藝家具文化。至如今,已然成為仙作行業中的佼佼者。 ◆集群產業孕育新動能 2006年12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我縣“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稱號,確立了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在全國的地位。自此,仙作的美譽度更一路上升,名揚海內外,我縣也先后獲評“中國仙作紅木家具產業基地”“中國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全國紅木古典家具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國際木文化研究與實踐基地” “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國紅木家具”等稱號。 記者了解到,去年,全縣工藝美術產業產值400億元,其中,“仙作”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年產值300多億元,企業33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現有國家級工藝大師18人、省級工藝大師136人,市級工藝美術師571人,工藝設計人員1008人。整個產業共注冊商標1600多件,現有集體商標1枚(仙作)、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級著名商標55個、省名牌產品53個。擁有創新產品外觀設計專利2000多項,近幾年在“百花獎”“山花獎”“爭艷杯”大賽和國內各類展覽展銷中屢屢獲獎,共獲得金銀銅獎2500多個,居全國縣域前列。 據黃杰介紹,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家、省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難得機遇,把古典工藝家具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來打造,堅持把特色做成產業,把產業做出特色。先后制定了仙游縣工藝美術產業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惠企政策,建立每年500萬元的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相繼成立了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福建省紅木電子商務協會、福建省紅木工藝品協會等,通過加強對會員企業的管理、引導和規范化服務,促進我縣古典工藝家具產業轉型發展。 去年,我縣“紅木+互聯網”實現銷售達30億多元,位列全國電商百強縣。80%以上工藝企業有建立企業門戶網站,許多工藝企業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創建了大量的自主網銷品牌。目前,我縣正在全力建設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3.95億元,依托仙游優勢工藝美術產業等資源,共同培育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動能。 “力爭五年內打造成千億產業集群、全球工藝美術行業第一品牌,支撐起區域性大品牌,推動仙作品牌面向中國,走向世界。”黃杰告訴記者,未來,我縣將全力做好“成立產業聯盟、創新商業模式、加快行業細分、推進資源共享、強化品牌保護”五大文章,推進工藝美術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全力打造全國家具界最具文化、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古典工藝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