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戶十八灣新村
種植藥材郁金
藥材收成 核心提示: 70載風雨激蕩,70載歲月如歌,時代之變無處不在。在我縣地域最南端,是被稱為“閩南村”的園莊鎮嶺北、東坪、義路、六戶四個村,位于仙游、惠安、洛江三縣區交界處。在以往,這里是革命老區村、省定貧困村,經濟發展滯后。多年來,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傾力幫扶,閩南村群眾發揚“愛拼才會贏”的干勁,這里社會經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華麗轉身。 ◆政策引領,聚人心明方向 在我縣地域最南端,園莊鎮嶺北、東坪、義路、六戶四個村,至今保留說閩南話的習俗,風俗與閩南相同。1955年3月以前,四個村屬惠安縣管轄,1955年3月至1957年屬仙游縣楓亭區,1958年屬仙游縣園莊公社,1985年屬園莊鄉,并分別改為村委會。 村里人說,以往當地地處偏遠,山多田少,當地村民靠山吃山,只能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這里山多地肥,特別是各種名貴中藥材資源豐富。然而,村民賴以唯生的中藥村種植業,因為交通閉塞、銷路不暢,導致村民仍然抱著“金山銀山”過貧困的日子。 2000年左右,四個“閩南村”一直想著要劃歸泉州管轄,經常到省、市上訪。究其原因,就是當地與相鄰的洛江區比較,這四個山區村的基礎設施差、經濟十分落后。 當此困境,縣委縣政府和園莊鎮黨委政府梳理思路,決定幫扶和帶領四個“閩南村”群眾發揚老區的革命精神,發展中藥材種植業,富余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多管齊下的努力,使“閩南村”農村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2006年,四個“閩南村”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單位;2008年,市委市政府將這里設為閩南片區一體化幫扶;2016年10月,園莊鎮與涂嶺鎮召開邊際黨建“聯創聯帶”工作聯席會議,實施“邊際產業聯建、邊際文化聯動、邊際旅游聯營、邊際平安聯創、邊際交通聯貫、邊際生態聯享”六大“邊際工程”,進一步突破地域局限,對接更為開闊的世界。 ◆特色中藥,闖市場賣全國 嶺北村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這一門種藥老手藝起源于上個世紀初,近百年來,嶺北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 有著30多年經驗的藥材大戶蔣民選回憶說,在以往,村民賴以生存的藥材都是群眾分散種植,規模小、效益低。當地由于交通閉塞,銷路成了問題,而且市場價格波動大,由于信息不靈通,藥農辛苦一年,往往收益不高。 近年來,全國市場上中藥材價格猛漲。嶺北村抓住這一機遇,發揮獨特的地質和氣候條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前來指導,統一協調中藥材種植,積極參與到半成品加工、收購、銷售等環節,通過“公司+農戶+基地”模式,發展了一批藥材種植、營銷和加工大戶,引導當地群眾由藥材分散種植走向規?;a,進一步暢通增收致富渠道。 2010年,蔣民選與人合伙辦起了仙游縣民選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門收購銷售村民種植的藥材?!耙驗楝F在路通了,信息靈通了,老百姓種藥的積極性提高了?!彼嬖V記者,以前沒有政府引導,中藥材品種混亂、產量低、質量不高,每畝收入最多2000元,現在通過合作社以及專業農機人員的指導,產量大大提高,如果市場行情好的話,按照每畝地能收獲300公斤至500公斤計算,每畝收入可達1.5萬元,翻了將近7倍。銷路也從以往的單一渠道逐漸走向全國各地,有了固定的老客戶,銷路不愁。 記者了解到,如今嶺北種植的郁金、麥冬、川芎等藥材總面積達700多畝,還有制藥廠、榨油廠,對村民種植的藥材進行加工,生產各類中藥配方。通過村社合作,嶺北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6800元提高到9600元,2016年村財收入達5.5萬元,2017年村財可以達到8萬元,2018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財收入達到10萬元。 記者還了解到,園莊鎮利用這一地域優勢,進行跨市邊際合作模式。義路村、東坪村通過與泉州泉港區涂嶺鎮小壩村進行種植技術、加工銷售等協作,利用村集體閑置土地、邊坡荒地,引進試種了2萬多株黃花菜,利用優勢互補,共建邊際“黃花菜基地”試驗田,抱團發展農業經濟。此外,涂嶺鎮黃田村擁有數百畝的北山茶場,與園莊鎮東坪村攜手共建紅茶生產制作基地,進一步擴大紅茶產業規模,共同帶動兩地勞動力就業。 ◆經濟能人, 富帶貧報桑梓 驅車沿著蜿蜒的山路進入六戶村,青山掩映之下,幾十幢黃墻紅瓦、色彩明朗的別墅錯落有致,新村公園里綠草萋萋、繁花似錦。這個地處大山深處的小山村,竟也有這般繁華景象。 “這里的住戶是村里28戶住房困難戶,他們就要告別破舊不堪的土坯房,住進高端氣派的小別墅?!绷鶓舸宕逯嵭阖斦f道。這是該村傾力打造的十八灣新村,也是該村飛出的“金鳳凰”——愛心企業家林忠興熱心反哺家鄉的成果。 近年來,當地不少村民外出經商,發家致富。林忠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在廈門、漳州等地經營房地產、建材生意,也帶動了不少鄉親共同致富。富裕起來的村民,也想改善老家的人居環境。當政府發出共建美麗鄉村的號召時,身在外地的林忠興積極響應,回報桑梓。村兩委經過與他多次協商,決定規劃建設十八灣新村,為村里的住房困難戶圓了安居夢,并因時制宜打造靚麗的山村小區環境。 據悉,十八灣新村一期占地30畝,由林忠興投資建設,建設兩層半別墅28棟,每棟占地面積150平方米。如今,20棟已經完工并完成內外裝修,余下的年底前可以陸續完工。今年春節,村民們就可以搬進新家,開開心心過大年了。 記者了解到,十八灣新村建設,由林忠興墊資,購房者資金不足,可以分期付款。林忠興還出資修建了小區的路燈、水泥硬化和花園。鄭秀財告訴記者,十八灣新村將于明年動工,同時因地制宜在旁邊的山地打造農民康養公園,種植名貴花木,修建登山棧道和亭臺樓榭。 寬敞平坦的馬路,錯落有致的路燈,村民房前屋后綠樹成蔭,老人小孩在鄉村公園里休閑娛樂……進省級美麗鄉村義路村,處處是一派怡然自樂的景象。 提及鄉村的變化,義路村村主任鄭俊興說,以前坑坑洼洼、泥濘不堪的小路變成了水泥路,陳舊的土坯房成了小別墅,小溪的水變清澈了,溪旁四周還砌著石籬,鋪上步行磚,村里的環境變好了,也更加和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