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廠房初具規模 繁忙施工 連日來,位于仙游經濟開發區內的綠色纖維產業園項目工地上一片熱火朝天的作業景象,趁著晴好天氣,施工單位搶抓有利施工時機,奮力推進項目建設,力促早落成、早投產。 8月15日,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部分廠房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工地上,運輸車、挖掘機、打樁機轟鳴,正在緊張作業。據了解,該項目主要生產再生FDY(全拉伸絲)系列、再生DTY(拉伸變形絲)系列、再生棉型短纖系列產品。目前在建的首期總投資86億元,占地面積903.6畝,建筑面積約55.5萬平方米,擬建設循環再生聚合、紡絲、加彈及紡紗等生產裝置,形成年產30萬噸綠色纖維的生產規模,投產后年可創產值90.85億元、稅收12.5億元。 作為去年廈門投洽會的上臺簽約項目,綠色纖維產業園項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我縣相關部門全程為項目落地開工提供“保姆式”的優質服務,促使項目不斷推進,實現了項目“當年度洽談、當年度簽約、當年度開工建設”的“仙游速度”。據華峰華錦集團副總裁陳錦程介紹,截至目前,A9#廠房已完成主體施工,部分屋面封頂;A10#、A12#廠房樁基已完成;A11#培訓中心、A12#辦公樓、A3#、A4#、A5#、A6#、A14#、A15#、A18#廠房已完成土方回填;目前正進行A7#、A8#廠房土方回填、廠區道路石方回填、硬化及主干道雨水主管道施工等。首期項目中的年產10萬噸再生功能性PET纖維生產裝置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近年來,國際一線運動品牌逐步減少并最終停止使用原生化石纖維,我們抓住這一契機,致力于研發生產綠色環保纖維產品,國際市場接受程度高、需求量大。”陳錦程告訴記者,該項技術以廢舊瓶片、廢舊紡織品為原料,通過醇解在分子水平上將廢舊瓶片、廢舊紡織品分解成聚酯原料,并進而生產綠色纖維,節約不可再生的石油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循環利用,有利于保障紡織行業資源穩定及可持續發展,同時將有力帶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推動紡織化纖新材料產業集聚升級,形成產業集群帶動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