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塔下的一塊木牌上,有一首蔡襄的詩:誰種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世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如今的情景是塔依然傲立山頂,但旁邊郁郁蔥蔥的樹木也不減,這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對萬壽塔的呵護。 蔡強是蔡襄的第三十六代子孫,開始競標的時候,他怕這個工程被別人搶了去。“我作為蔡襄的后代,一直有個使命,想做好這個公園,對得起先人。” 一張規劃圖,他花兩個月時間從頭改到尾。這邊需要用茶文化點綴一下,那邊請惠安崇武的雕刻大師用心雕刻。用心經營管理的結果,是有了依山而建的人工湖景觀、跨越其上的楓橋、江南風格的曲折廊亭、蔡襄文化故事浮雕墻等等。還有那疊步流泉、景觀噴泉,讓游人感受到一個全新的塔斗山。 在堅持文物保護利用并重,大力推進文物合理利用的路上,楓亭鎮主動推動文物工作融入現代社會、融入生產生活,塔斗山公園的規劃建設是極好的一個例子。 目前,依著天中萬壽塔,僅是建設中的公園已經吸引無數遠近客人慕名而來。但之后,如何將天中萬壽塔這個國保普及大眾,仍是一項費心費力的“大工程”。比如如何結合公園建設,將萬壽塔的歷史更好地呈現出來,同時結合圖文,介紹萬壽塔本身的每一部分情況,引導來人對國保有進一步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