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邁(1188—1257年),字實之,號曜軒居士。其先祖王嫡麟,唐,由河南固始縣渡江入閩,擇居仙游慈孝里黃嶺(今郊尾鎮伍獅村)開族至今,史有“黃嶺三吏”榮稱。其父王鑒,宋紹熙元年(1190年)進士,官太中大夫。王邁出生書香門第家庭,幼時資質聰明,年輕時又虛心向好友貞德秀、劉克莊學習。師事鄰里太常博士傅誠,師夸他的才華說:“將來必定以文名世。”宋,嘉定十年(1217年)考中進士,差點三及第殿試第四名。派任潭州(今湖南長沙市)觀察推官,先后歷任浙江考舉詳定官、南外睦宗院教授、宋廷學士院編修、三州(漳、贑、吉)通判、邵武軍知府等職。宋寶祐五年(1257年)11月16日病逝,享年70歲,贈光祿大夫,司農少卿。 王邁赴潭州到任時,好友劉克莊特來送行,并贈言鼓勵:“策好人爭誦,名高士責全”。他為官公正剛直,任職期間,把當地富豪、紳士非法侵占的幾百畝田地,收回歸返老百姓,庶民稱贊不絕,卻得罪了權貴。任內開展各種工作很艱難。不久,調任浙江考舉詳定官,他發現揭發主考官王元春“欲私親置高第”作弊事實。元春大怒,唆使監官李知孝等人,誣告王邁,當考生進場肅靜作答時,他在值班室說話響亮被當作大聲喧嘩,違反考場規則被調離,任南外睦宗院教授。當時,泉州知府貞德秀得知后,惜其才推薦給丞相鄭清之,被召到宋廷學士院策試。王邁奏疏引古證今,舉例說明,論及時政紙幣發行和財政開支的弊端,談得條條是道,件件在理,并提出糾正措施:一是核實并控制軍備經費支出;二是縮減宮廷修建經費支出,三是縮減宮妃、侍衛、太監的過優待遇。 在學士院任職期間,一次,王邁聽到寧宗將再次任命主和派喬行簡當宰相,和起用奸臣史嵩元的消息,就密封奏書諫阻。他說:“舊任宰相奸險狡詐,冷酷無情,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如果重新起用,那么正直的君子將被一網打盡了。”還有一次,王邁耿直無忌的忠諫觸怒理宗。他當面向皇帝揭發宰相弄權誤國的行徑,要求及時處理。皇帝想回避這件事,說:“王候之事擱置不談吧!”王邁競敢與皇帝頂嘴起來,罵皇帝說:“陛下對王候怎能袒護到這種程度呢?”又說:“臣不可欺君,君不可欺天。陛下權厚臣簿而同氣,為欺天之著。”皇帝無言以對,只好退朝,退入御屏后很生氣地罵說:“放肆的狂生!”諫官李大同、蔣峴等人乘機彈劾,王邁受到“非所宜言罪”的懲處。連降三級,做一個無名地方官。好久才調任漳州通判,改任贛州通判,又由吉州通判調任邵武軍知府。后來,宰相鄭清之又以“左曹郎君”、“直秘閣提點廣東刑獄”二官召。王邁無心做官婉辭掉。總之,王邁一生,官運不顯暢通,仕途坎坷曲折。未退休辭官返鄉,以“敕賜狂生”自豪。晚年過著清貧隱居安閑生活。 王邁是南宋愛國詩人,也是福建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著作有《曜軒集》16卷,《奏啟及雜著》68篇,詩、詞、賦計有451首。作品集里充滿他的辣味和火勁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他愛國憂民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