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豐收季,9月18日,記者在鐘山鎮南溪村看到,趁著晴好天氣,村民們忙著在房前屋后晾曬稻谷(如圖)。 鐘山鎮素有“莆田小糧倉”美譽,這里普遍種植一季稻,由于生長周期較長,有機質含量高,所產大米松軟醇香,備受市場青睞。當前,村民們的水稻已經陸續收割完畢,剩下的工作就是將稻谷曬干儲存。 記者了解到,脫粒以后的稻谷要及時晾曬,否則容易發芽、發霉,不能安全儲藏。正在曬谷的村民李玉敏告訴記者,現在也有很多人使用稻谷烘干機對稻谷進行烘干,這種方法雖然很方便,也很快捷,但是會影響稻谷的出米率,從而影響了稻谷的產量和經濟價值。因此,不少村民還是選擇用老辦法,“用自然烘干的方法進行晾曬,雖然周期相對較長,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較高,但是在出米率以及口感、營養價值上還是有一定的保障。”李玉敏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