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
舉行志愿者快閃活動倡導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仙游縣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品牌化“三化”模式,把志愿服務轉化為文明仙游的靚麗風景和響亮名片。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服務團體370支,注冊志愿者18210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0多場次,志愿服務總時長約650000小時;并涌現出了“海綿團”“愛心幫幫團”“仙游義工協會”“瑞容愛心協會”以及黃文謙、肖雄耀等影響力較大的民間志愿服務公益組織和道德模范、志愿者。 從熱心市民的自發行動到“黨員志愿者”“巾幗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職工志愿者”等,從愛心獻血、文明出行等到助老愛幼、精準扶貧……如今的仙游,越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走上街頭、深入田間地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溫暖著整座城市。 近年來,仙游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弘揚正能量,大力傳播志愿服務精神,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加強志愿服務管理,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品牌化“三化”模式,把志愿服務轉化為文明仙游的靚麗風景和響亮名片。 奉獻愛心 澆灌志愿服務之花 “感謝你們的愛心和奉獻,讓我們老年人感受到暖暖溫情。”近日,仙游縣稅務局組織志愿者來到大濟鎮三會寺養老院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活動,為老人們送去慰問品和節日的祝福,讓老人們倍感暖心。 從過去的被動式服務向主動志愿服務轉變,近年來,在仙游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縣委文明辦積極推動,成立了縣志愿者協會,設置志愿服務管理中心,指導各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分別建立志愿服務團隊,各類志愿服務遍地開花。 日前,度尾中心幼兒園組織志愿者,來到木蘭溪度尾段河道兩岸,開展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手持垃圾鉗、塑料袋等工具,對河床兩岸、綠化帶及岸邊的垃圾進行撿拾清掃,用行動詮釋保護母親河的承諾。 國慶期間,“健康莆田·報效桑梓”——2019年省級醫師團大型義診活動(仙游站)在仙游縣婦幼保健院(仙游縣第二醫院)門診一樓大廳舉行,醫務志愿者免費為仙游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和疑難雜癥患者提供高精準醫療服務,讓群眾倍感溫暖。 如今的仙游,各類志愿者活躍在各個地方、各個領域,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經成為仙游文明的一種時尚。縣委文明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大志愿者結合行業特點,圍繞“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然”主題,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為群眾提供精準志愿服務,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近年來,志愿者們通過開展學雷鋒愛心義診活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愛心一日捐”活動、愛心獻血志愿活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志愿服務行動、保護母親河木蘭溪志愿服務行動、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行動、關愛農民工志愿服務行動、關愛殘疾人志愿服務行動、關愛未成年人志愿服務行動、關愛“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等一系列行動,奉獻愛心,切實解決廣大群眾的實際困難,贏得社會的好評,群眾的信賴。 截至目前,依托福建省志愿者管理系統(志愿云系統),全縣注冊志愿服務團體370支,并成立仙游縣媽祖志愿服務支隊,注冊志愿者18210人;依托莆田市志愿服務管理系統,成功開辦莆田市志愿者卡約9000張。近3年來,全縣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0多場次,志愿服務總時長約650000小時,助力我市創建“全國志愿之城”。 創建品牌 燎原志愿服務之火 連日來,仙游海綿團志愿者,分成各個小組奔赴仙游各山區鄉鎮走訪助學,給予貧困孩子、留守兒童生活幫扶、課業輔導、心理支持。這樣的愛心活動每個月至少一次,今年是他們活動的第8個年頭了。 已多次參與此類志愿活動的海綿團志愿者盧惠姍告訴記者,受幫助的孩子不單單只是需要物資上的幫助,更需要他人的陪伴,希望盡自己的力量,陪他們聊聊天,做作業、玩游戲,用愛心溫暖他們。 “凝聚心,釋放愛”,從2012年成立至今,海綿團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平均年齡30歲,最小的9歲。該團團長林育程介紹,團隊命名為“海綿團”,就是希望像海綿一樣匯聚愛心,再將這些愛心釋放回報給社會,這些年來,團隊發揚傳承曾德梅老人精神,堅持把助學作為主要公益方向,累計走訪助學700余人次,資助學子1500余人次,籌集發放資助金120多萬元。 扶貧濟困,愛心助學。在仙游,與海綿團一樣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志愿服務團隊還有很多。 近年來,仙游縣在廣泛的志愿服務基礎上,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形成了以機關黨員干部為代表的“黨員志愿者”、各級婦聯組織的“巾幗志愿者”、各級團委組織的“青年志愿者”、各級工會組織的“職工志愿者”等志愿服務品牌。 “海綿團”“愛心幫幫團”“仙游義工協會”“古道公益仙游站”“瑞容愛心協會”“普愛愛心協會”“天使愛心公益”等影響力比較大的民間志愿服務公益組織,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奉獻之歌,共同鑄就了仙游縣志愿服務的品牌化。 一個好人能帶動身邊人,一群好人就能帶出“好人群”,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傳遞關愛,為城市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有力助推建設新時代美麗新仙游。近年來,仙游縣先后有2人次獲全國表彰、7人次被獲省級表彰、1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有力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弘揚社會正氣。 其中百歲愛心老人黃文謙2016年2月當選中宣部、中組部、中央文明辦等組織評選的全國百名“最美志愿者”;2018年4月,中央電視臺《道德觀察》欄目專題播出其感人事跡紀錄片《百歲打工仔》。 仙游義工協會志愿者肖雄耀獲評2018年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最美”先進典型宣傳活動的“最美志愿者”,同時獲評“福建省第二批五星級志愿者”。 打造平臺 唱響志愿服務之歌 “你好,我能把行李先放在這里嗎?”國慶假期,在仙游汽車站前的仙游縣志愿服務驛站,游客正在尋求志愿者的幫助。 綠色的墻面、紅色的瓦頂,仙游縣志愿服務驛站,不僅面向廣大市民及游客提供語言翻譯、行路指引、旅游信息等城市衣、食、住、行、游、玩等問詢服務以及應急救援類志愿服務,還能夠為群眾提供各類為民、便民、利民志愿服務,實實在在幫助了不少人。 打造一種新型的全民參與、助人自助的志愿服務模式,更好讓志愿者常駐在群眾身邊幫助群眾。近年來,仙游縣有計劃、有組織、循序漸進地建設志愿服務平臺。2016年3月,仙游縣委文明辦在仙游縣特殊教育學校設立仙游縣志愿服務基地;同年12月,在仙游縣汽車站廣場建設仙游縣第一所志愿服務驛站。2017年3月,在全縣廣泛開展“鄰里守望互助·愛在媽祖故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之際,在八二五大街西門兜環衛工人驛站設立仙游縣第二所志愿服務站。“一基地兩窗口”的志愿服務實體核心發揮志愿服務引領作用,帶動仙游縣城鄉各地廣泛成立志愿服務站點,有力促進仙游縣志愿服務活動走向深入,彰顯便民為民利民的社會效益。 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志愿服務驛站傳遞城市文明,“暖心小屋”已然成為仙游推動著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的生動體現。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務。上月底,仙游火車站站前廣場設立了崗亭式志愿服務驛站,目前各項建設正穩步推進,預計不久后即可投入使用,將為廣大游客及市民提供更加方便貼心的便民服務。 驛站雖小,作用卻大。眼下,很多熱心市民都自發來到服務驛站、服務點等主動要求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他們積極參與城鄉環境整治、公共秩序維護、崗位學雷鋒、關愛空巢老人、扶助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活動,用行動唱響了一首首奉獻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