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新村
古玩新城
河清岸綠 核心提示: 水質從劣五類提升至三類,柴橋頭溪生機再現,形成暢通的“水動脈”。活水繞城,生態改善、古玩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引領、群眾幸福感提升,賴店鎮人民共享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一副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水質提升:從劣五類至三類 木蘭溪支流的柴橋頭溪,流域面積85.4平方公里,主干流長20公里,賴店段總長11.2公里。為使賴店的發展與城區銜接,近年來,該鎮著力改善水生態,做好水文章,“水美經濟”惠民生。 初冬時節,走在柴橋頭溪景觀帶上,只見水面清澈,幾只白鷺正在水中蹁躚休憩,三三兩兩的市民或閑庭信步或鍛煉健身,儼然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詩畫美景。 而這里原本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環保設施建設滯后和垃圾、污水違規排放等原因,造成了柴橋頭溪流水體污染等問題。如何才能讓碧水清流回歸,急需該鎮黨委破題解難。 “通經絡”、“堵源頭”,該鎮打出組合拳,探索出一條管用有效的流域治理之路。通經絡,首先要加快環?;A設施建設。推進生活污水入戶管建設,目前該鎮已建成約62.5公里的污水入戶管,受益人口約10849戶36536人;柴橋頭溪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主要建設樟林、張埔、土山等10個行政村4個村級污水處理站、4個氧化塘、10.2公里配套管網以及7.5公里的入戶管(共計17.7公里);全面完成柴橋頭溪右岸整治工程;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無障礙施工,完成管網建設67.06km,目前已竣工。 堵源頭,著重抓好畜禽養殖整治,今年共對18處畜禽養殖場進行關閉拆除,面積共3130平方米。強化工業污水治理,轄區內南豐生化有限公司、海宏混凝土公司實現生產生活廢水零排放,新協勝鞋業、意達科技園等25家污水管道均已接入柴橋頭溪污水主干管中。推進淡水養殖污染防治,督促6家鰻魚養殖場和一家香魚養殖場進行尾水治理,采用“多級生物降解+生化處理”的模式,解決尾水達標排放問題,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推行“雙河長制”。該鎮共設鎮級河長2個,副河長10個,聘用專職河道專管員7人,境內柴橋頭溪和苦溪兩條主河道、7條支流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 通過不懈努力,柴橋頭溪賴店段水質已經穩定在三類,還一灣清澈于柴橋頭溪。 千米綠道:城鄉融合添活力 圍繞著水生態治理,賴店鎮還著手抓“一溪兩岸”的建設,一條貫穿城鄉、環山繞水的千米綠道緩緩鋪開。 綠草萋萋、繁花點點,景觀路燈別致整齊……隨著人行步道、休閑廣場等設施陸續建成,同步配套實施綠化、公廁、夜景等工程,一道濱水宜居長廊連接城鄉,成了該鎮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據了解,目前,柴橋頭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項目已經建設堤防總長5341.5米的綠道,起點為賴店鎮溪埔村,終點為鯉南鎮東埔橋,其中左岸 1058.5米,右岸4283米,兩岸共新建3米寬綠道5327米,今年以來累計完成投資710多萬元。 此外,通過推進創建“四好”農村路,不斷完善道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該鎮投資37萬元整治道路安全隱患27處;投資120萬元建設賴店鎮306省道安保工程,鋪設溫泉路口至留仙口3公里的波形城市防撞護欄,并補充完善交通標線。還新增象嶺、玉山、溪埔、羅峰、玉墩等村道路面硬化15公里,尤其是完成溪埔村村道與坂龍路連接,徹底解決了“三埔”群眾出行難問題。 柴橋頭溪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橋、清溪,和著田園風光,宜居賴店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協奏曲。 “現在村里路寬了,水清了,環境越來越好了,村民的綜合素質也提高了,看著開心、住著放心、過著舒心啊?!闭f起近年來的變化,賴店鎮前埔村的村民陳碧巖有感而發。 河清水暢:鄉村振興有支點 柴橋頭溪兩岸,田間的蔬菜滿目蔥蘢,正等著豐富人們的餐桌;古韻古香的古玩城,精品云集,引來南北客商。生態宜居的環境,也提升了賴店鎮發展的“軟實力”。 眼下,龍興新村已完成建設51幢2層半安置房,配套設施正在施工。樟林新村完成建設56幢安置房,配套設施正在完善,預計春節前交房使用。 以古玩城、古玩一條街和瑞溪景觀帶為軸心的古玩文化產業集群,借助古玩城開發地攤交易市場,擬將古玩交易加入京東數字交易平臺,著力打造全國知名古玩交易平臺。并著力爭創古玩藝術品3A級景區,打造古玩藝術品主題街區,促進古玩藝術品產業與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該鎮古玩小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現代農業提效做優,該鎮正積極推廣農業“五新”技術,已覆蓋使用面積2.1萬畝。發揮福建省意達科技有限公司、仙游縣中通農業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引導涉農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目前該鎮登記注冊的合作社達36家,其中涉農專業合作社達33家,入社和帶動農戶2950多戶。下一步計劃繼續推動農業綜合開發,持續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培育“一村一品一業”,建設一批優質產業基地,繼續發展文旦柚、香菇豆、菊花、火龍果等種植基地,做大做強特色種植產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水生態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水生態文明的品牌效應逐漸顯現,水和諧潤民心,宜居賴店煥發出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