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湖石文化,第二種的“文”“化”方式,是以自然形態石為背景,進行了著意的命名而賦予巖石的人文文化特征,如: “蓬萊石“的命名,留給人們腦中的就是九鯉湖如同蓬萊仙境的臆想。這就是石載體與人的意識結合而成的人文特征。 “臞仙石”的命名,典出《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認為傳說中的眾仙形體容貌特別清瘦,后遂以“臞仙”借稱身體清瘦而精神矍鑠的老人。文人學者亦往往以此自稱。這里是以石的清瘦形態,來比擬屹立崖頂的仙人,給游人一種清新的象征美感覺。所謂的象征美,就是在美學范圍內,人們常常憑借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或符號,以比喻的方式來傳達或體現某些概括性的思想觀念、情感意趣、志向抱負或抽象哲理,使之對象化,這樣便會產生一種審美的屬性。 “玄珠石”的命名,其含意有明和暗的兩種:一是明指此石是以其“色蒼以黑形,圓而光”的色澤和形狀來命名的;暗的是隱指這如珠的圓石之存在,乃是深奧不易理解的玄妙而引起游人的聯翩浮想,從而提高觀賞的價值。明推官周世臣詩:“豈有夜光滿,悠然明月圓,點頑開合浦,底事到玄淵。”和趙善政詩:“驪龍頷下有玄珠,風雨凌云勢可呼。湖上長飛虹五色,始知自己在仙都?!倍际窃诤笠环N含義下而產生的浮想。 “鼓石”的命名,是以如鼓的形象使游人產生遐想,正如周世臣詩:“傳道仙桴跡,緣何扣不鳴?王喬逢未得,寧有奏丹聲!”將鼓石的響與傳說中的仙人王喬相聯系起來引起猜測的遐思,從而體現出觀賞的文化特征。 “龍擦石”的命名,是以水石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現象,即“石泳淺水,有蟠虬攫猛之勢,塞裳以涉者,閃爍如龍鱗,或曰龍常騰此。”使游人引起了如龍鱗或如龍騰的想象,在其觀賞中產生出想象中虛幻的景象,在與實景相映襯之中提高觀賞趣味與價值。 人文文化是滿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把本無情的水石之類的東西,轉化為一種具有生命的東西來看待,并賦予一種善待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