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湖的石文化,是歷代文人以天然的巖石或石壁為載體,進行刻文記事或吟賦,來賦予巖石的藝術文化特征。 九鯉湖石刻繁多。 “第一蓬萊”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70厘米。落款:皇明正德十年莆南峰林有恒書。其落款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15厘米; “玄珠”為橫題刻,楷書,字徑40厘米。舊志云:明代李翱書; “鼓石”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5厘米,無落款; “天然坐”為橫式題刻,行書,字徑20厘米,因巖石殘損,落款無存。據舊志云:明代鄭邦福書; “天子萬年”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90厘米,落款剝蝕不可辨。舊志云:宋代陳讜書; “九天珠玉”為橫式題刻,楷書,在瀑布漈東岸懸崖峭壁上,因澗深崖險,尚不確定其字徑大小; “萬壑笙鐘”為橫式題刻,古篆,字徑8厘米,落款剝蝕模糊; “鯉湖”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30厘米,落款剝蝕不可辨; “觀瀑”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70厘米,落款剝蝕不可辨。舊志云:明代李翱書; “古梅洞”為橫式題刻,篆書,字徑20厘米,無落款; “鳴泉”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40厘米,落款:章檗; “龍淵洗耳”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18厘米。無落款; “飛雨奔雷”為豎式題刻,行書,字徑18厘米。眉題:三十一上冬。落款:吳縣嚴家淦。眉題和落款都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8厘米; “液水蓮山”為橫式題刻,行草,字徑30厘米,在雷轟漈西側石坡上。眉題:康熙庚戌秋。落款:晉水囗人洪囗。眉題和落款都是楷書,字徑8厘米; “化龍洞”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10厘米,無落款; “道家蓬萊”為豎式題刻,楷書,字徑20厘米。眉題:仙水龜誠陳學囗苑財立。豎式題刻,楷書,字徑8厘米。無落款; “湖光亭”為豎式題刻,篆書,字徑65 厘米,在蓬萊石西向,無落款; “圓云一鏡”為豎式題刻,篆書變體,字徑15厘米,在龍耳石上北面,無落款; “洞天”為橫式題刻,楷書,字徑30厘米,在九仙祠西北角巖石上,無落款。 民國徐九鯉輯《九鯉湖志》中尚記載珠簾漈的石刻題字有: “午虹晴雨”為陳所有書; “可與晤言”為徐觀復書; “九漈中最奇處”為王世懋書。 此外,尚有游覽題詠和登臨紀事等石刻二十余處,因字數過多,不一一列舉。 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書法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有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不僅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而且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同時,其中古代名人明戶部尚書鄭紀和南宋殿中侍御史陳讜,現代名人嚴家凎等政治或文化名人等題刻,更是產生了名人效應的文化魅力,為秀美的九鯉湖景觀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內涵。或成為珍貴的書法藝術品,使得文人在其面前細細揣摩而留連忘返,這就是摩崖石刻的魅力之使然和文化藝術的價值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