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肖像作品 梧桐葉雕抗疫作品 一片樹葉能做什么呢?可能是為大自然增添一份光彩,也可能是化作春泥更護花,而在我縣能工巧匠的手里,它可以是一件件斑斕的藝術品。 4月15日,在位于度尾鎮中岳村的蘇阿飛家中,他向記者展示了近期剛剛完成的梧桐葉雕抗疫作品。這組作品共有16幅,例如《加油,武漢》以及天使斷發、鐘南山等抗疫英雄肖像,還有“勤洗手”“常通風”等個人防護知識類的作品。 一片片普通的樹葉,經過清洗、蒸煮、刻繪……變成了一片片精美的葉雕作品。蘇阿飛告訴記者,葉雕制作工序復雜。首先,要挑選秋季的葉片,因為這個季節的梧桐葉比較老,葉脈牢固,不容易煮爛。然后平整葉面并清洗消毒,放平晾干后用堿水蒸煮再攪拌,清理葉面臟水。 可別小看這一洗一煮,制作葉雕的難點主要在“處理葉片”這個前期步驟。葉片要薄厚適中、色澤均勻;堿水蒸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葉片的重量、大小調整……這些都是多次反復試驗后總結出來的經驗。蘇阿飛坦言,曾經也有“葉子燒糊了”、“葉面刷不上畫”等問題,而這都是由于初期葉子沒有處理好導致的。經過處理的葉雕同時也具備了長久保存的可能性。 在正式制作葉雕前,還需要手工雕刻圖案模板。而后將“模板”壓在葉子上保持不動,用刷子刷去葉面的葉肉,用清水沖掉臟水,再吸干水分,一幅葉雕作品才算完成。 和其他地方按照剪紙方法,建成鏤空的葉雕作品不同,蘇阿飛保留了葉片的經脈,只是將葉肉進行剝離,這樣雕刻的作品更具完整性和觀賞性。 蘇阿飛原來是一名紅木雕刻師,也是一名蛋雕藝人。2013年,他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一檔關于蛋雕藝術的節目,便自己摸索學起這門指尖藝術技藝,并引起了不少關注?,F在“不安分”的他又開始葉雕創作,并已經著手創作十大元帥、二十四節氣等主題作品。此外,蘇阿飛告訴記者,他還在摸索銅版雕、釘子畫,希望有更多元的創作方式,讓更多物品都擁有藝術生命。 采訪的最后,蘇阿飛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想為抗疫做貢獻的想法,梧桐葉雕抗疫系列作品共16幅,每幅尺寸在20至38厘米,雖然售價不高,但蘇阿飛想把這些作品都捐出來,為抗疫做些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