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我縣工藝雕刻百花齊放,近年來,隨著文玩市場日漸火熱,仙作之鄉的核雕技藝作品廣受市場認可。 據悉,核雕是傳統雕刻藝術的一種,是指以各種果核為載體,如核桃、橄欖核以及有一定硬度的其他果核,以無與倫比的微雕技藝所創作的藝術品。因為核桃表面紋路的限制,核雕藝人必須首先以豐富的想象力構思好,才可以創作。因此,核雕匠人們的技藝大都自成一系,各具魅力。 記者了解到,當前我縣的核雕其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串珠式,即把多個核雕穿成一串,以十八羅漢頭像、祥獸、群仙聚會等;二是墜件式,即以單粒核雕為主,配以紅線,可掛在頸項或腰間佩帶。墜件表現形式豐富,人物有仕女、觀音等,還有花鳥、龍鳳、山水植物等;三是擺件式,即將核雕鑲嵌在紅木底座上,供人玩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這段描寫出自明代作家魏學洢撰寫的《核舟記》,它記載了明代人能把小小橄欖核雕刻得栩栩如生。榜頭鎮新鄭村前董的核雕匠人林建地告訴記者,如今來自仙作之鄉的核雕作品,正逐漸被全國藏友所熟悉認可,在外地市場彼此競爭又相互借鑒、融合。 圖①:串珠式核雕作品。 圖②:精雕細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