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華僑中學學生在上勞動教育實踐課。 6月11日一大早,仙游縣華僑中學高一(13)班的黃益杰就和同學們一起戴上紅袖章和小紅帽,走上各自的“勞動崗位”,開啟為期一天的“勞動教育實踐課”——他們有的負責清理校園衛生,有的負責巡邏校內秩序,有的負責校門口的文明禮儀崗。每個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互幫互助,各“工種”完成時間不斷縮短,井然有序。 校園內一天的勞動,黃益杰不僅不覺得辛苦,反而充滿了新奇和自豪感。“這一天,我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名學生,還是學校的‘主人翁’和‘勞動者’。學校的每一處潔凈,都有我的汗水和努力!”擦了把汗水,黃益杰笑著說。 這樣生動有趣的校內勞動教育實踐課,每天都在仙游縣華僑中學內發生。 日前,教育部對外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方案顯示,普通高中應增設勞動課程,共6個學分,為必修,其中包括志愿服務。而早在此之前,仙游縣華僑中學就已經先行先試,在全校68個初高中班級中全面創新推行校內勞動教育實踐課。 “創新探索校內勞動教育實踐課,緣自學校對如今孩子現狀的思考:班級搞大掃除,一些學生總拖不干凈地,一些學生總擦不干凈門窗,個別學生甚至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仙游縣華僑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凌建華說,為此,學校集思廣益,確定了勞動教育總體思路:以校內實踐體驗為基本形式,把勞動教育作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基本任務,激發學生崇尚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熱情。 總體思路有了,可校內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先從讓學生當好學校的‘主人翁’入手。”凌建華說,要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成長成才,就要適時對學生放手,把校園還給學生。 學校針對全校初高中的68個班級,制定了校內勞動教育實踐課課程表,每天輪流一個班級,由這個班級來做好學校的校園衛生、文明禮儀引導、校內秩序巡視等事務,使他們在勞動與實踐中,樹立勞動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堅持勞動與教育結合,以勞動教育拓展特色教育之路,仙游縣華僑中學的各項特色教育也全面開花。自一級達標以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6)”“福建省文明學校(2012—2014年度)”“福建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2016)”“福建省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田徑)(2017)”“福建省基礎教育中學英語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2017)”等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