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這是一條從遠古滾滾流向未來的“最美家鄉河”,木蘭溪源在世外桃源“仙游山”。 “仙游山”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因為西苑鄉的仙西、仙東、仙山三個古老村落聚攏在木蘭溪源頭的高山小平原,舊時合稱仙游山。這里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一品尚書”鄭紀就出生在仙西村官尾組紀氏人家,明時鄭紀請旨為仙游救災減賦,特引欽臣從龍過隔、黃坑頭經過,留有“抱芋上書”的美麗傳說。正因有了“仙游山”,唐天寶元年“仙游”正式取代“清源”,古邑名一直沿襲至今。 準確地說,木蘭溪發源于仙西村黃坑頭。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尋根探源神圣的木蘭溪源,沿途林海翠竹,晴空紅日,山風徐徐。仙游山地處仙游、永春、德化三縣交界之地,素有“雞鳴三縣,煙飄三地”之說,是木蘭溪流域與閩江流域的分水嶺。 仙游山里,山路彎彎山路長,從仙西村部直連黃坑頭長約3公里,寂靜的村莊在山水間掩映,風物迷人,山民勞作,牛羊成群,構成一幅樸實朦朧的田園風光。這里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摩天的大樓,一切簡簡單單、靜謐祥和、清寂古樸,令人心緒閑適。 走近黃坑頭,轉過一個大彎,豎有一格外顯眼的圓形大石頭,周圍青松翠綠,石上鐫有“清源林”三個紅色大字。2012年,在京莆籍流動黨員決心回饋桑梓,聯袂捐資100萬元,在靠近黃坑頭源頭四周的山坡、田野和道路旁種植紅豆杉、桂花、香樟、含笑等名貴樹木37畝。去年,他們又積極響應“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爭當新時代流動先鋒”號召,解囊500萬元續種寓意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思源林”,謀劃種下350萬棵樹的大森林,如今已是郁郁蔥蔥。 在半山腰的一處開闊地,一塊高大挺立的石碑映入眼簾,鐫刻著“木蘭溪源”四個紅色大字。碑文為木蘭溪簡介,旨在喚起興化兒女保護“母親河”的意識,做到“飲水當須思源,定源更為護源”,更好地珍護蘭水長流。 “到了,到了!”穿過林間小道,終于發現木蘭溪的真正源頭。在一大紅“源”字小石碑旁,一股細細的水流由石間緩緩涌出,形成一汪綠池,池岸鵝卵石圍攏成精致的橢圓狀,清澈明透,迫不及待地掬口嘗,甘甜爽美。我佇立凝視噴涌的水源泉眼,不敢驚擾她的安寧自然! 真想不到,滾滾蘭水的源頭竟然是一滴滴的泉水??烧菓{借仙游山復雜的地形地勢、茂密的天然闊葉林,這汩汩小清流順著山坡石隙潺潺流淌而下,在起伏不平的山石河床上向東奔流,一路叮叮咚咚,可轉過了幾重山后,收納沿途峽谷、平地之活水,逐漸像匹烈馬,時而騰空飛躥,時而飛流直下,時而淺灘漫游,時而溫順平緩……為有源頭活水來,更孕育了兩岸沃野綠疇,哺育著興化兒女! 尋一個源頭,守一份潔凈。因為水的源頭就像剛孕育的生命,需要倍加敬畏呵護;而一個源頭一個保護區乃是“人水和諧”的得意之作——沒有對源頭的愛,就不會源遠流長,更滋潤不了希望的沃野!“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2012年底,總面積30萬畝的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橫空出世,成為野生生物棲息繁衍的“快樂家園”,也為200多萬人提供優質清潔的水源。 壯哉,“天然氧吧”的木蘭溪源,不愧是仙游最硬核的傲嬌!這個保護區山峰高聳,溝谷幽深,懸泉飛瀑,溪流靈秀,巖石奇特,林木茂密,被譽為“物種的基因庫”,還有千年古剎九座寺和國寶無塵塔及菜溪巖、金鐘湖、仙水洋、十八股頭、石谷解等聞名遐邇的人文自然景觀。 “守護溪源,和諧共生”,總有一種追溯可到“源頭”。我們戀戀不舍地從木蘭溪源頭前往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對木蘭溪全流域景觀、歷史變遷、治水、護水、興水等了然于胸,更懂得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了解她的艱辛過往,觸摸她的精神氣質,內心更是增強了為共同保護木蘭溪,建設美麗中國示范區添磚加瓦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