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木蘭溪孕育著故鄉璀璨深厚的文化底蘊,亦造就眾多出類拔萃的作家、劇作家、詩人及藝術家。吳建華先生出生在仙游縣大濟一個書香世家,是一位廳級干部、教授,亦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散文作家。已出版《山房夜夢》《晉山夜話》《鄉野·鄉情·鄉韻》等。大學畢業后,長期從事經濟和政務工作。數十年來,利用業余時間緊握筆桿,不懈創作,在省內外文學刊報上發表幾百篇詩作和散文,暢敘人生,贊美生活,謳歌祖國。 《山房夜夢》是建華先生出版的首部散文集,我愛不釋手,曾不止一次拜讀。集子里“人生篇”“鄉情篇”“花木篇”“八閩篇”“九州篇”“域外篇”六部分76篇,以酣暢的筆觸,敏銳的靈感,深深扣動我的心扉。特別是開篇《梳頭》,人情味更濃。他善于洞察生活細節,剖析生活橫斷面,捕捉顯然不易為人們所留意的事物,從而有感而發,盡情展開聯想的翅膀,直言疾呼,揭示人生的純樸品質。《梳頭》細致入微地描述在母親住院期間為母親梳頭的動人情景。“梳頭的時候,我發現母親的頭發已經全白了,這是歲月風霜留下的印記”。通過邊敘邊議的手法,穿插往事的回憶,道出家境的清貧,母親的儉樸,揚褒母親作為鄉村醫生四十多年如一日奔波在村村巷巷之間為救死扶傷嘔心瀝血的人道主義精神。“作為一位鄉村醫生,三更半夜都有人來敲門求醫,且往往都是急病患者,母親每次都是二話不說,挎起藥箱便走。有時,走一趟便是好幾十里路,好幾回,我們從睡夢中驚醒,發現母親頭發蓬亂,疲憊不堪地站在我們的床前,為我們牽拉被角,這時天都已經亮了。”文中細膩深切地記敘著醫生高尚的壺懸濟世的情操。在他的心目中,母親的形象是慈祥的,高大的,極具人格魅力的,她的言行和思想潛移默化影響著他的成長和做人。“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好幾次為我梳過頭。每次,母親為我梳頭時,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我想,這是母愛的熱流,給我以春風般的溫暖”。兒子為母親梳頭,感恩;母親為兒子梳頭,關愛。同是梳頭,情景不同,含義相同,母子情,母子愛,天下愛,它似一陣綿綿春雨溫暖人心,如一道圣愛火光照亮大地,編織一曲人間有愛,愛心永恒的贊歌。短短的1700字,字里行間沒有嘩眾取寵的艷麗詞句,故弄玄虛的情節,以樸實的筆墨,清新的語言,洗練的風格,純樸地把生活的情趣寫的入情入理,包容人世間最美好的心靈,包容人世間最高尚的情懷,是一篇難得的道德文章。著名作家郭風高度贊揚建華先生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藝術表現他的善良的心靈和思路的開闊,深深地使我感動。特別是《梳頭》一文,記敘母子之愛,很值得當代青年們讀一讀”。 透過《梳頭》的精彩鏡頭,我看到中華大地回蕩文明的春風,和諧盛世播撒人間的大愛。 寫作是建華先生生命存在的部分。退休后,仍不忘創作初心,堅守文學園地,書寫不可揄所新時代的詩文佳篇,為仙游書畫藝術界新人出集寫序題勉;為反映仙作工藝電影劇本《紅木飄香的地方》指導作者創作理念,情節構想;為木蘭溪景觀帶碑刻題寫《仙游賦》。他的筆調深深吸收故園的文化氣息,浸透濃郁的風土人情。 愛,是民族的精髓;愛,是文學創作的源泉。吳建華創作的散文里洋溢著對祖國的愛,對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