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雖說“立秋之日涼風至”,但南方很多地區依然艷陽高照。雖未涼風習習,但晝夜溫差開始拉開。一場秋雨一場寒,順應自然規律,秋收冬藏,秋季開始要注意收斂了,可以增加一些酸性酸味食物來斂陽。 “立秋”時才八月初,養生方面仍需以清熱潤燥,健脾運脾為主,為中晚秋及冬季進補調理做好基礎,不要過早滋膩使脾胃運化受阻。 可取西洋參3克、烏梅1粒、雪梨1個、瘦肉100克、姜2片(1人量)。將雪梨洗凈、切塊、削核。藥材沖洗。瘦肉洗凈、切塊、飛水。燉盅內加入所有材料,加入清水9分滿,燉約1小時,加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烏梅性平、味酸澀,功效方面正如《本草逢源》謂之:“烏梅酸收、益精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喘安蛔”。 用烏梅配西洋參,既能加強養陰生津的功效,以清夏末之余熱,又不會損傷津液,亦能起收斂之功(夏季陽氣向外向上浮越,入秋后需逐步將陽氣向下向內斂藏)。雪梨味甘、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止咳,立秋后逐漸步入秋季,秋季以燥為當令,容易傷津,出現干咳、皮膚干燥等情況,用雪梨配西洋參以潤肺降火、生津潤燥。整個湯以清熱生津收斂為主,不但可作為氣陰不足者的保健湯水,也是立秋的節令推薦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