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大濟鎮汾陽村千方百計用好精準扶貧、舊村復墾等惠農政策,積極爭取各級資金補助推進項目建設,把實施造福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通過建設文旦柚產業基地、光伏發電基地、投資鄉村振興集團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底,全村所有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汾陽村位于大濟鎮偏遠的西北部,東、西、北三面環山,下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1034戶4082人,有精準扶貧戶16戶57人。 該村民房年代久遠,大都是土坯房,存在安全隱患。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該村造福工程作為2019年仙游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被列為莆田市第三批“幸福家園”試點建設村。 昨日,筆者走進距大濟鎮政府4公里處的汾陽村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朝陽新村,一個新型農村住宅小區映入眼簾。一棟棟2層半的別墅式安置房,紅頂黃墻,規劃有序,漂亮大氣,別具莆仙特色;一條條整潔干凈的水泥路掩映在綠樹鮮花中,整潔美麗。 村黨支部書記李光慶介紹說,這里曾經是一片山坡地,2018年,汾陽村在此選址建設61套別墅式安置房,安置村民101戶,其中革命老區南山基點村整村搬遷安置20戶72人。 更讓村民們開心的是,安置區同步進行硬化、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建設,建成了占地20余畝的休閑公園,建起激情文化廣場,打造清新秀麗的小區環境,昔日荒蕪的山坡地變身美麗的住宅區,村民們在新居里喜氣洋洋地過著幸福新生活。 汾陽村以此為契機,投資3000多萬元啟動村莊整治、新型社區建設,緊接著立面改造、危橋改造、蜚烏景觀帶、幸福村道等10個“美麗鄉村”試點項目次第完工,設置樹下黨建、3D文化墻、農耕文化區、休閑娛樂區;同時建成24孝、家規、家訓、弟子規等以德治為主的“五治一體”善治公園,集文化娛樂、宣傳教育、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樂業才能安居”。面對汾陽村基礎差、產業單一、發展落后的實際情況,村兩委看準全年日照充足且雨水豐沛、土壤通透性好、適合柚子生產的地理條件,確定紅心文旦柚作為村主導產業,籌措百萬資金,成立汾園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成150畝標準化紅心文旦柚果園,助推村民增收脫貧。 去年,汾陽村文旦柚產量達到2.5萬公斤,由于村里推廣綠色種植,使得文旦柚成為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健康食品,且價格較市場價更優惠,很受消費者歡迎。 在省農業廳土肥總站、仙游縣農業農村局的大力幫助下,汾園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和化肥減量增效項目示范片建設,如今已栽種了包括紅心文旦柚在內的蔬果200多畝。 村里從柚子基地純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16戶貧困戶和全村困難群體的教育支出及醫療補助。李光慶說:“發展文旦柚產業的同時,要讓貧困戶通過打工增加收入,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 汾陽村利用三面環山的自然條件,與國家電網簽訂協議,投資30萬元建設20KW薄膜太陽能發電項目,年收入電費2萬元左右;村里還籌資75萬元,其中村集體出資12萬元,投入市鄉村振興集團,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萬元。2019年3月,汾陽村注冊成立獎教助學聯合會,籌措50萬元獎教助學資金支持村教育事業。正如李光慶所言,“村里發展堅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最終目的就是要為村民謀福利、讓村民得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