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蕓的作業又沒交,又在說謊,學習委員向我報告說。 其實,在我期初接任麗蕓的班主任時,上任班主任就把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告訴我了,還特地強調了她愛說謊的習慣。多次教育都無濟于事,麗蕓就是屢教不改,把老師的教育當作耳邊風,看來是塊“牛皮癬”。 面對學生的說謊,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積極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走進學生的心靈。于是,我利用一個中午時間,對她進行家訪,她的爺爺接待了我。從她爺爺的口中得知,麗蕓的父母都在廈門打工,難得回家一次,爸爸對她的教育比較嚴格些,麗蕓有些怕父親。爺爺就那么一個孫女,所以對她百依百順,看來希望爺爺管她是不可能了。這段時間,我常常暗中觀察她,逐漸摸清了她這類學生的心理: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愛面子,懶惰,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輕視,常用謊言掩飾缺點,不專心學習,以致于破罐子破摔。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我抓住她愛面子、說謊等特點,對癥下藥,走了第—步棋:讓說謊者體驗說謊的尷尬,說謊難受的滋味。 一天,單元測驗試卷發下去后,我要求學生一定要叫家長簽字。第二天我收上來一看,麗蕓的試卷上也簽了她爸爸的名字,一看就是模仿家長的筆跡自己簽字。下課后,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問她“你爸爸昨天回家了?”她開始沒反應過來,順口說了句:“沒有。”“那你的考卷上的字是你爸爸簽的名字?”她急忙改口說:“我爺爺簽的名字。”“好,我打電話問問你爺爺,看看是不是他簽的名字?”她慌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不說話,我頓了頓,說:“老師一眼能夠認出你和家長的筆跡。”她樣子顯得非常尷尬,于是我接著說:“你模仿家長的筆跡,你覺得是一種什么行為?”她抬起頭來望著我,不知道怎么說。我板起臉來嚴肅地說:“你模仿別人的筆跡這是一種欺騙老師、欺騙家長的行為。”她馬上哭起來了,請老師不要告訴她的爸爸,保證以后再不會這樣了。我微笑著說:“知道錯了就好,以后錯了就主動承認錯誤,才說明你有誠意改正錯誤。以后不要一錯再錯了,應該想怎么做才能亡羊補牢,讓老師原諒你。”此后,她再也不敢自己簽名了。 在接下去與麗蕓的接觸教育中,我始終恪守“三多三少”:多一點人情味,少一點火藥味;多一點引導激勵,少一點批評指責;多一點教育渠道,少一點空洞說教。麗蕓也表示:她要改掉說謊的壞習慣。 這不,我讓麗蕓擔任小組長,專門負責收發本組同學的作業,還對她進行單獨輔導。一個學期下來,麗蕓的進步還真不小:不再編織謊言了,作業也能及時完成了……當然,偶爾還會做錯了事,但她也能坦誠相告,有了明顯的進步。 在與她的接觸中,我更深地悟出: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她們需要我們教師的耐心,需要我們教師真誠地對她們寄予希望,引導她們認識錯誤,幫助她們改正錯誤。這就像溫水泡茶,香味自然會慢慢濃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