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中稻收割之際,9月下旬以來,仙游縣鐘山鎮種植的1.7萬畝中稻全面成熟、喜獲豐收,陸續開始收割,割稻、脫粒、卸倉、裝車、運輸,并將收獲的糧食曬干揚凈,整理入庫……藍天白云的映襯下,處處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廣大農民忙著收割中稻,個個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鐘山鎮朗橋、南興等村的一丘丘滿目金黃的農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隨風翻浪飄香,村民操作收割機忙著收割水稻,在金色的稻浪中來回穿梭,確保顆粒歸倉,杜絕浪費。筆者來到該鎮有機大米種植基地,飽滿金黃的谷穗壓彎了株株稻桿,放眼望去,遍野鋪金,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稻香。 鐘山鎮位于仙游縣東北部山區,轄16個行政村,冬溫夏涼,水源豐富、土質肥沃、水質清澈,農戶種植一年一季的中稻,憑借高山獨特地理氣候盛產質軟味香的“鐘山米”,暢銷省內各地,名聞遐邇。鐘山鎮素有“山區小平原”之稱,地勢平坦,基本可實現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加上近年來種糧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鐘山鎮成為“莆田優質高山米”的主產區。 今年該鎮水稻抽穗灌漿期恰逢天氣晴好、溫度高等,鎮農技人員加強農技指導,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穩定糧食生產,培育種糧大戶和經濟合作組織,加大病蟲防治和田間管理力度,把病蟲危害壓減到最低程度,確保田間水稻顆粒飽滿,結實率高。據已收獲的農戶測算畝產預計高達600至700公斤,中稻大面積豐收已成定局,實現優質和高產,可有效地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好產品賣出了好價錢。鐘山出產的高山新米,煮飯時能散發出如爆米花的香味,干飯、稀粥皆可,米飯具有松軟適中,口感好,飯冷不回生的特點。且儲存方便,常溫存放3個月安全不變質!”朗橋村支書董章華表示,“作為全市北部山區優質大米產業園的單季中稻種植基地,我村位于640米高海拔區域,品種為中浙優8號,種植期為5月至10月上旬,生產期170至180天。去年村里的上董經濟合作社種植260畝,收成高山優質稻谷約100噸,注冊優質米商標,所產朗橋高山米以每公斤7元的價格被市民爭搶一空,今年已有不少城區市民來預約,每公斤預計漲價1-2元。” “科學育苗、溪水澆灌、機械化插秧、施用有機肥,規模化種植,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稻米的品質,鐘山叫響了高山有機水稻品牌。”該鎮鎮長周成興介紹,全鎮中稻大面積豐收還得益于以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為抓手,積極鼓勵四五十戶種植大戶和經濟合作組織連片流轉土地種植水稻,按照統一播種,統一機耕、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病蟲害統防統治“五統”種植管理模式,全程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水稻品質和產量。特別是朗橋、南興村以村集體的名義集中流轉土地種植水稻900多畝,提高村集體收入。南興村與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引進水稻新品種,開展現代優質稻高產栽培科研推廣示范;革命老區村朗橋村以黨建創新項目為依托,擴大高山中稻的種植面積達500畝,助力鐘山高山優質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為大面積提高農田質量,保證作物高產和穩產,實現農民增收目標,近年來,鐘山鎮積極宣傳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改變傳統秸稈焚燒方式,引導農戶在收割中稻的同時將秸稈粉碎還田,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還可以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善土壤性狀,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