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大米”因色純味香、口感松軟適中、品質優良而遠近聞名,而鐘山鎮也素來有“小糧倉”之稱。記者獲悉,今年該鎮1100公頃中稻再結碩果,豐收在望。 這幾日,趁著晴好天氣,鐘山鎮內的各大稻田里相繼迎來開鐮。金黃的稻穗隨著微風慢慢搖曳,轟隆隆的收割機不停地收割著低垂的稻穗,村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著一幅幅金色的豐收畫卷。 種糧大戶張永輝告訴記者,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以及有關部門對水稻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等的示范和推廣力度,鄉里的水稻種植連年取得好收成。“今年我們自己種了近700畝,產量平均每畝在1100斤左右。”張永輝說。 據介紹,今年鐘山鎮中稻種植面積達1100公頃,水稻抽穗灌漿期恰逢天氣晴好,同時鎮農技人員加強農技指導,加大病蟲防治和田間管理力度,把病蟲危害壓減到最低程度,今年田間水稻普遍顆粒飽滿,結實率高。全鎮按照統一播種、統一機耕、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病蟲害統防統治等“五統”種植管理模式,做到全程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水稻的品質和產量都有了明顯提高。 “通過科學育苗、溪水澆灌、機械化插秧、施用有機肥,再配以規模化種植和拓寬銷售渠道,我們努力地提升我們鐘山稻米的品質,叫響高山有機水稻品牌。”該鎮鎮長周成興介紹。 圖為村民曬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