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搭檔 鯉南鎮下樓村是鯉南鎮唯一的貧困村,記者了解到,自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在各幫扶單位、干部協力相助以及各貧困戶自強不息的努力下,該村于2017年底脫貧摘帽。在這支脫貧大軍中,有一位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脫貧典型人物——林黎。 林黎目前在鯉南電信公司承包食堂。她與丈夫分工協作,勤做打掃,為該公司職工打造干凈、整潔的用餐環境,所做飯菜也深受好評。與四年前連幾百塊房租都交不起的情況完全不同,如今的林黎一家在城里買房就業,有穩定收入,日子過得平穩而幸福。 ◆政策幫扶 城里買房又創業 據介紹,林黎一家4口人,曾是二女戶、低保家庭,全家無房,生活非常困難。林黎自身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治病、孩子上學、吃住等家庭開銷僅靠低保金和丈夫王長堅開摩托車載客的微薄收入支撐,2016年4月他們被列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 原先林黎一家人,靠四處租房度日。2016年11月,造福工程補助政策開始后,村鎮扶貧干部積極鼓勵林黎申請進城購買安置房。林黎最終以十幾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138.95平方米的安置房,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買了新房,林黎一家開啟生活新篇章。林黎說,自己曾想去工廠打工,無奈身體不允許,所以就想做點小生意。后來,經與鎮村幫扶干部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她可以將掌握的肉丸制作技能變成謀生手段,嘗試去菜市場擺攤加工制作魚丸。但是資金的缺乏又讓她一籌莫展。 不久后,轉機來了。林黎告訴記者,國家的金融扶貧政策落地,她通過農村信用社申請到5萬元小額貸款,用于購買肉丸制作機械,很快肉丸制作小攤就開張了。 從不缺斤少兩,加上價格公道,衛生整潔,光顧小攤的客人越來越多,林黎一家的生活逐日改善。但因做肉丸需要長時間勞作,她漸漸感到體力不支,加上豬肉漲價,利潤減少等原因,讓她萌生轉行的想法。林黎告訴記者,2018年通過鎮村干部傳達告知,她去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做了免費的心臟手術,“做完手術,我恢復得很好,2019年去醫院復查,結果也很好,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承包食堂 日子越過越好 手術后,林黎又積極謀求新出路。2019年12月,林黎到鯉南電信公司應聘,并順利度過試用期,正式和丈夫承包該公司食堂。林黎告訴記者,食堂不大,負責30多名員工的午餐和晚餐。雖然利潤低,每月兩人大概收入四五千元,但能在家門口就業,有份穩定的收入他們很滿足。 “大女兒畢業后,一開始在賴店拼多多網點當客服,現在積累了經驗今年自己在淘寶注冊了店鋪,當起了賣家,也能補貼家用,小女兒還在讀書,經過政府對我們家的幫助,負擔還是減輕了不少,現在生活慢慢富裕起來了,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家的厚愛,我們也會更加努力。”林黎深有感觸地說。 扶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鯉南鎮扶貧辦主任李丹丹說,“林黎一家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也成為村里貧困戶爭相學習的脫貧致富榜樣,我們希望貧困群眾能像林黎一樣積極行動起來,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