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山第一小學和幼兒園投用后,滿足周邊群眾就學需求。
環境優美的蘭溪幼兒園。 “十三五”以來,仙游縣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民生、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改革創新、強化教育管理,提升各類教育發展水平,全面推進教育內涵發展。2016年以來,全縣教育投入共63.2529億元,2017年以來新增學位近2萬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需。眼下,在仙游縣,校舍建設如火如荼,校園文化碩果累累,百姓教育獲得感、幸福感節節攀升。 一組沉甸甸的數據,見證付出和收獲:2016年以來,仙游縣教育投入共63.2529億元,共爭取上級撥補專項資金1.8億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2017年以來,完成84個教育工程項目,其中新建、擴建學校32所,新增學位近2萬個;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創新縣、首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2016年以來,仙游縣共獲得6個“國字號”教育稱號。 ▲領導掛帥 學校建設優質高效 金秋十月,仙游縣大蜚山腳下,蜚山第二小學主體結構蔚為一景。涼風習習中,工人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奮力推進附屬配套工程。不遠處,蜚山第二幼兒園主體雛形已現,多彩的外觀成為大蜚山綠意盎然中的美麗點綴。 “這是今年教育補短板項目,也是教育強縣項目之一。”縣教育局校安辦陳清介紹,盡管周邊小區尚在建設中,縣委縣政府提前謀劃布局,規劃建設蜚山第二幼兒園及蜚山第二小學,優先滿足周邊群眾就近入學需求。其中,蜚山第二小學共有3棟綜合樓,預計明年秋季投用,可容納36個班級,提供1620個學位,蜚山第二幼兒園投用后可增加360個學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全縣新建公辦幼兒園9所,規劃總投資8300萬元,建設校舍面積26300平方米,可新增學位2880個。截至目前,5個項目封頂裝修,1個項目主體改造,3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 “僅2018年一年,便有24所學校新建、擴建、遷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縣教育局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林慶廉介紹,2017年以來,全縣實施校舍建設項目98個,總建筑面積39.5萬平方米,共計投資近13億元,其中新校建設項目42個,總計投資9.1億元,新增學位26460個。 為了推進項目建設,仙游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的前期辦,抽調教育局、財政局、規劃局等部門的精干力量,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事宜。2018年,投資5.8億元建設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從當年元旦動工到秋季開學投入使用,僅用9個月時間,新增建筑面積13.8萬平方米、學位1萬多個,基本解決城區、中心集鎮學位不足問題。 同時,每年都把校安工程、改薄工程、擴容工程列入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配套學校“交鑰匙”工程,確保與住宅建設首期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該項目攻堅工作機制,強力推進民生補短板項目建設創新經驗做法,被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以文件形式在全省推廣。 ▲教育強縣 激勵機制收效明顯 今年高考,來自仙游一中的謝濤以707分居理科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仙游一中林佳儀理科藝術類文考成績612分,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仙游全縣文理科600分以上共168人,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4.54倍。 早在2016年11月20日,仙游縣召開加快教育發展,建設教育強縣千人動員大會,會上提出要舉全縣之力建設教育強縣,扎實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綜合發展,補短板、強弱項,配強教師隊伍,改善辦學條件,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實施教育強縣戰略正式拉開帷幕。“我們將教育強縣作為優先發展目標,近3年共增加投入2.88億元。”縣教育局黨委(黨組)書記、局長黃朝陽介紹,此舉有效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2017-2019年,該縣堅持教育經費優先原則,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分別為:14.0349億元、14.594億元、14.6494億元。 教育支出中,有一個特別項目:“教育強縣”資金。據介紹,其主要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建立班主任激勵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等。“教育強縣”資金發放項目包括班主任績效、節假日津貼、已評未聘資金、鄉村教師津貼等,教師待遇逐年提升,2019年達1.05億元。 “2016年以來,我們還爭取上級撥補專項資金1.8億元,用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縣教育局黨委委員、教育督導室主任黃祥武介紹,同時,充分發揮仙游縣獎教獎學活動聯合會、曾德梅愛心助學活動聯合會等民間助學組織的作用,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及企業捐資達8800多萬元。截至目前,全縣有獎教助學基金109個,累計籌資總金額達1.3億元,基金余額6430.68萬元,居全市前列。 如今,“教育強縣”計劃行穩致遠。2016年以來,投入3000多萬元為全縣所有學校班級配備班班通、多媒體設備,充分運用現代網絡教育資源,推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共享。目前,共有21所學校配備錄播教室23間,建設“一校帶多校”主課堂學校14所、輔課堂學校42所。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配置教學實驗儀器、教學器材、計算機、圖書等,補齊學校圖書、實驗儀器、體音美設施設備等均衡發展“短板”。 ▲精準施策 力促教育優質均衡 10月28日下午4時,位于大蜚山麓的蜚山第一小學門口,學生們正陸續走出校園。“學校的空中花園很漂亮,我都舍不得回家。”二年(3)班的陳榆晗和同學邊說邊笑著走出校門口。 這是一所2018年創辦的新學校,也是仙游縣“十三五”教育規劃項目之一,這所學校的建設和辦學備受關注。校長肖晉渠望著學生們的笑臉,心中十分欣慰。 “建校之初,學生只有342名,如今達到985人。”肖晉渠如數家珍地介紹道,學校規劃可容納48個班,提供2400個學位。現在隨著周邊群眾聚集,生源也越來越多了。學校信心倍增,不但校園硬件建設好,還利用樓道間的空間,營造琴棋書畫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傳承經典,努力學習。 同樣作為該縣“十三五”教育規劃項目之一,緊鄰木蘭溪支流瑞溪的仙游縣蘭溪第一小學,也于2018年秋季投用。兩年多來,經過教育部門的精心打造,校園風景優美,書香濃郁,深受好評。“學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一墻之隔的皇庭美域小區,大家都說這是蘭溪畔最美的學校!”該校校長蔡金容感慨,家長的心聲也成了學校繼續努力的動力。 一所所新學校的發展過程,是教育強縣的生動詮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縣委縣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縣政府副縣長吳蘭芳介紹,近年來,該縣以推進均衡發展為目標,著力補齊教育民生短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各項工作穩步發展。 幼有優育,念茲在茲。該縣持續重視學前教育優質普惠,加大示范性幼兒園創建力度,2017年以來積極創建各級示范園,現有省級示范園3所、市級示范園7所、縣級示范園41所。同時,健全義務教育城區“小片區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新中小學質量監控評價機制,切實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 同時,縣里還建立教育專家庫,中學11個學科、小學7個學科62位名師入選,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經費80萬元,定期對各學校各學段各學科的教育質量進行監測獎勵。此外,還創建22所省級鄉村小規模學校,破解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瓶頸,讓鄉村孩子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