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走訪 在脫貧攻堅戰中,駐村第一書記們沖在最前線,處處有他們的身影。董愛國是縣紀委監委派駐賴店鎮樟林村的黨支部第一書記,也是一名有著18年軍旅生涯的軍轉干部。 2018年1月,董愛國到樟林村駐村扶貧,如今,祖籍江蘇建湖的他早已把樟林村當成他的第二故鄉。他說:“兩年多的駐村時間,在磨煉中我收獲了和村民間的質樸友誼,更是平添了幾分樟林的鄉愁。”據介紹,駐村以來,他累計協助樟林村籌措資金785萬元,協調派出單位安排工作經費和幫扶資金24.5萬元,幫助制定發展規劃11個。新建、修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個,累計新增道路拓寬硬化5公里,新增飲水安全覆蓋人口2300人,新建幸福驛站、休閑公園、文化廣場等便民休閑場所8處,新建農家書屋3個…… ◆創新“軍地共建”扶貧模式 早在1999年他大學剛畢業就與這里結下不解之緣。2012年董愛國脫下軍裝成為一名紀檢干部,又成了樟林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剛駐村時,兩委班子不全,村財零收入且有負債,村里的民生項目也停滯不前,一時感覺困難重重。“憂慮確實很多,但我相信辦法總會比困難多。”董愛國說,一到樟林村,他便積極開展村級組織換屆工作,并順利完成村支部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同時與縣武裝部聯系,積極探索新的“軍地共建”扶貧模式。 經過多次的現場會,以及縣紀委、縣武裝部的支持,2018年起樟林村正式成為部隊的扶貧掛鉤共建村,并以“黨建+扶貧”引領,將樟林村黨支部與駐仙某部隊勤務連黨支部結為共建黨支部,開展共建活動。 董愛國帶著駐仙某部隊相關負責人遍訪全村12個村民小組、658戶村民、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戶摸家底,并為貧困戶“量身制定”脫貧方案。據介紹,2018年起,該駐仙部隊每年為村里的15戶貧困戶發放共計3萬元的慰問金,并開展日常幫扶工作。 深知教育扶貧對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性,董愛國提出成立獎教獎學助學理事會。在軍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樟林村獎教獎學理事會成立了,多次召開了尊師重教及頒獎大會,營造了濃厚的重教氛圍。 2019年初,董愛國與駐仙某部隊達成共識,讓醫療扶貧也成為掛鉤幫扶的一項主要內容,該駐地部隊的衛生隊定期到村里為村民開展免費體檢和義診、送藥活動等。 ◆項目帶動改善民生暖民心 11月12日,記者走進樟林村看到,黃昏時分,夕陽斜照樟林村新村,紅色別墅和陽光交相輝映,構成鄉村美景,三兩村民結伴從農田勞作回新村新家。 兩年前,樟林新村項目停滯不前,村民因此惆悵不已。如今新村落成,村民入住,基礎配套也在不斷完善。記者了解到,董愛國駐村后積極主動與縣直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跑審批、跑規劃、跑資金,目前幸福家園一期建設已完成,投資4200萬元,58套二層半連排小別墅全部完工并分配到村民手中,有三分之二的村戶已入住。 據介紹,董愛國駐村期間,落實村級集體增收項目5個,落實農民增收項目4個,村財從“負數”到累計實現增收85萬元,23戶貧困戶穩定脫貧,而困擾村民已久的飲用水工程于2019年春節投入使用,并被納入全市飲用水安全工程體系,徹底解決全村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問題。 “要做好駐村幫扶工作,必須做到安下心、撲下身、扎下根,找準駐村幫扶工作的結合點。不僅要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還要抓眼前、謀長遠、穩脫貧。”董愛國深情地說,三年的駐村工作時間不長,卻值得一生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