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不輟 在縣城城內社區城內街,住著一位與翰墨結緣七十余載的老書法家——今年80歲的退休老教師余壽泳。他的書法一直以“意在形外,情含神內”獨樹一幟,受到國內書法界的廣泛好評。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父親逼我與書法結緣!”談及書法,余壽泳動情地說。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其父是我縣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啟鏘。在父親教導下,余壽泳從6歲起就與書法為伴,臨摹王羲之的行書。后來,又苦練柳宗元、顏真卿等歷史上書法大家的字體。 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習慣余壽泳一直堅持了下來,每天苦練一個小時。至今,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他父親都要他練完半小碗墨水才肯讓他吃飯,“永無止境的追求”就成了他一生受用的座右銘。 走上社會后,余壽泳仍然苦練秦隸魏碑,“名家字帖,就是我最好的啟蒙老師。”憑著潛心研究、博采眾長,35歲時,他終于悟出“書無定法,法有自定”的書寫心得,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力求做到“行序打破,章法不拘,整體合一”。 而從福建師大數學系畢業進入中學教書后的30多個春秋里,余壽泳每天一忙完手頭教書育人的事,就一頭躲進自己簡陋的書齋遨游墨海、耕耘硯田。他還不忘拜師莆仙乃至省內外書法名家,不斷求索創新,漸漸地,筆下的楷行草隸魏篆六體都兼備深厚的功底。 走進余壽泳的書房中,桌面上、柜子里隨意地擺滿了國內各類書法大獎,以及眾多榮譽證書、獎牌,他的藝術辭條也被載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典》《今古墨緣書法擷英》中。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余壽泳,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在藝術的道路上艱辛耕耘。余壽泳說,書法帶給他快樂,讓他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