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第一高峰”地標石 驢友在拍攝山巔美景。 石谷解,地處仙游、德化、永泰三縣交界處,以仙游縣西苑鄉占地面積最大,其位于西苑鄉前溪村的主峰海拔1803.3米,為莆田最高點,堪稱“閩中屋脊”。山上林木蔥郁,云霧繚繞,伴隨著戶外運動興起,驢友紛至沓來,“徒步石谷解”躋身福建十大戶外線路。 中午12點半,來到山腳下海拔1000米的溪頭自然村,農家院落依山而立、錯落有致。老農說:“從村頭攀爬登上頂峰,繞個圈,全程需四五個鐘頭,爬升高度近千米,強度大著呢!” 我們沿著村頭的山澗攀登,樹木泛著金黃,陽光透過參天樹木,炫彩奪目。可沒爬10來分鐘,就找不著北了。忽然發現有好心驢友系在林中的紅絲帶,便興奮了起來——這豈不是免費的向導嗎? 山澗兩岸都是筆陡的峭壁,一路不知蜿蜒了多少“之”形山道,有時從布滿青苔的澗石上小心翼翼地向前,有時手腳并用踩著松軟落葉斜插攀援。突見一漈瀑布,從幾十米高的峭壁頂端飛流而下,貼著弧形的黑色巖面,水花四濺,紫煙漫溢,與兩旁的巖、樹、藤相映成趣。 不遑多品匆忙趕路。又見三漈并排的細小瀑布擋道——兩層相連的石壁不高不陡,曲里拐彎,還長滿各類花草,所以水流順勢分成三小股緩緩而下,成不了水花紛飛、霧氣迷蒙的宏偉之態。我們抖擻精神,從北邊的林蔭小石徑攀至瀑布頂,俯視山頭,頓感神清氣爽。 繼續上行。林木如黛,滿眼清幽,綠韻飛揚。好不容易遇到下山的情侶驢友,一問才知,還有約三分之一路程。豈敢懈怠,加緊步伐,沒多久,有橫臥林間的像樣山道了,徒步10來分鐘,就遠遠看到兩個酷似饅頭的山巔。突然,耳畔傳來梵音。原來是好心人將戶外太陽能播經機高掛樹端,作為路標。 一路攀爬了兩個鐘頭,總算走出了幾乎處于次原始森林狀態的山脈。正前方看似觸手可及的石谷解與緊挨的五雷山下,一大片高山灌叢草甸呈現眼前,與剛才一路的險峻陡峭判若兩個世界,瞬間養眼。 山脊上,呈扇面打開平展起伏的草坡,郁郁蔥蔥,像綠地毯般斜鋪開來,柔和的曲線與山巔嶙峋怪石的堅硬和諧地融匯于雙眸中,還有稀疏的矮松散布其中,美得驚呆了。 沿著草坡間踩出的小道,繼續向高海拔爬行,氣喘吁吁的,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來到了五雷山頂。這里的“咸豬手”等壘壘巨石孤寂地默默相向,仿佛在訴說高處不勝寒。 “登山須登最高頂,萬山磅礴看主峰。”顧不得欣賞迷人景致,便從野油茶矗立的陡坡下行,再從光禿禿樹干矗立兩旁、不倒不腐酷似黑城的“怪樹林”間慢慢向上攀去。愈往高處,植物愈稀少,裸露的山巖劇增。終于到達了石谷解山頂。 斜陽在前方抹上一道金黃,流光溢彩。 站在“閩中屋脊”上,極目腳下,群峰如洗,氣勢磅礴。從來沒見過那樣湛藍的碧空。我貪婪呼吸著1803米高處的空氣,猶如走進童話般的神奇夢境。連靈性的老牛也來湊熱鬧,扎堆在“閩中第一高峰”的地標石旁,成為美麗風景線。 遺憾的是,沒有宿營計劃,眼看天色漸暗,趕緊折返下山。錯過了寓住山頂邂逅紅日躍出云幕、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復蘇的“石谷解曉”絕景,且留作令人心馳的念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