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九鯉湖以祈夢聞名于世,其風景則以飛瀑稱絕,素與武夷山、玉華洞并稱為福建三絕。至于綜觀九鯉湖九漈瀑布,其最絕者,莫過于第四漈“玉柱漈”,一直為世人所推崇。然而,早在明代,因交通不便,游覽路徑不通,大文學家王世懋僅走至第三漈,就揮毫題下了“九漈最奇處”的贊語,至今傳為美談。 王世懋是江蘇太倉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曾在南京為官,與汪道昆過從甚密。一日,他在汪道昆府中遇到莆田人黃天全(汪道昆門客),相談甚歡,竟為朋友。后來,王世懋被提拔為福建提學,不久改為福建參政,其官衙恰好在莆田。這時,汪道昆得知訊息,立刻修書給王世懋,信中列舉了現有《九鯉湖志》的“猥雜茍簡,頗為世所揶揄”,建議邀請黃天全出手重修《九鯉湖志》。對此,王世懋也十分認同,遂欣然寫信給仙游縣令徐光利,要求重修《九鯉湖志》,并推薦黃天全為主編。 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利,浙江開化人,明萬歷十二年(1584),由貢士擔任仙游縣令。他在仙游主政三年(萬歷十二年至十五年),為人“貪鄙操切,為民訟去”(摘自葉和侃《仙游縣志》。由是可知,徐光利是個貪鄙之徒,官聲不佳,最后被仙游人民告倒而去。這種人極善鉆營,他見長官王世懋推薦莆田人黃天全到九鯉湖修志,二話不說,立刻付諸實施。因此,黃天全成為繼莆田人陳言之后,主持重修《九鯉湖志》的重要人物。 萬歷十四年(1586)春,王世懋聽說仙游縣令徐光利雷厲風行地落實他的建議,心下大喜,遂想親自到九鯉湖游玩一番。當時,黃天全已七十高齡,且先一個月多的時間到九鯉湖專心修志,至于修志進度如何,外人尚難得知。因此,王世懋想借游九鯉湖之機,順便查看修志進度。 再說仙游縣令徐光利聽說長官王世懋要蒞臨九鯉湖,連忙先期趕到九鯉湖做好接待工作。后來,王世懋與王湛抵達鐘山境內時,只見徐縣令與黃天全已經郊迎幾里,將他們迎至迎仙館內歇息,極盡款誠,諸如備辦祭品等,早已置辦妥當。于是,王世懋一行先到九鯉湖水晶宮燒香祈夢去了。隨后,他們盡情游玩,王世懋亦有詩作,標名為《游九鯉湖與黃山人全之、王茂才汝存飲石間》,共兩首。 其時,仙游縣令徐光利見長官王世懋游興正濃,遂請求題詩勒石,以紀其事,傳于永久。王世懋見徐縣令奴顏卑膝,毫無文人風骨,本自生氣,但見他說得有理,也不好拒絕,竟至同意。于是,王世懋便在九鯉湖留下了兩處題刻,一為題字,文曰“九漈最奇處”;二為紀游題刻,文曰“萬歷十四年春一月(或為二月之誤),吳郡王世懋偕莆山人黃天全、福諸生王湛來坐此”。不料,其中竟無半字提到仙游縣令徐光利,可見王世懋對徐縣令之忽視(或者鄙視)程度了。 事實上,王世懋鄙視徐光利也是有詩可證的。那時,王湛作為諸生(秀才),并無官位,只是跟著王老師而已,也受到仙游縣令禮遇。因此,他見仙游縣令向自己老師求字時,曾寫下了《仙游令徐君欲乞王老師詩文勒石賦贈》一首,其詩曰:“謫仙應慕列仙群,故就仙山宿白云。望氣不緣逢令尹,何人能乞五千文。”雖然詩中盛贊徐縣令求字之功,但王世懋偏偏不在題字中點到仙游縣令徐光利的名字,這恰好證實了王世懋對徐縣令是輕視的,鄙夷的。 而今,王世懋的兩處題刻仍在九鯉湖石壁上,而徐光利被仙游人民“訟去”丑事也被歷史記錄下來。由此可見,王世懋頗有先見之明,同時也告誡后人題字應該鄭重其事,否則難免貽臭萬年。 圖為“九漈最奇處”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