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北片區樓盤林立 慰問貧困戶 老人活動中心 無人機助力巡查 莆陽書坊 征遷戶咨詢 核心 提示: 鯉城街道作為縣城中心區域,是我縣項目攻堅的主戰場。2020年,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圍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戰略目標,把握“穩中求進”工作基調,不斷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項目帶動 全域火熱攻堅 去年以來,鯉城街道火熱推進的三大片區,分別為東城片區、北城片區、西城片區,是縣委縣政府關于城市“雙百”工程及“六大片區”改造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大片區共涉及改造面積5669畝,拆遷房屋面積約93萬平方米,涉及征遷戶2560戶,時間緊迫、任務艱巨。 面對如此龐大的征遷工作,鯉城街道全面推行“三部一線”運作機制,即在三大片區項目現場設立征遷指揮部、項目臨時黨支部、對接工程項目部。各指揮部由1名縣處級領導掛鉤,分別抽調5名科級干部、12名街道工作人員和9名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將黨組織陣地前移到項目征遷第一線,確保關鍵崗位有黨員領著,關鍵環節有黨員把著,關鍵時刻有黨員頂著。 集結號吹響后,街道按照征遷工作需要劃分為房屋丈量組、征地清苗組、拆遷談判組、后勤保障組4個黨小組,劃分出工作責任田,繪制出具體“作戰圖”,認真謀劃年度項目工作藍圖。 同時根據工作職責,該街道設立了政策宣傳崗、糾紛調處崗、簽約示范崗、紀律監督崗、一線攻堅崗5個先鋒崗。結合每位黨員的工作風格和能力特長,每名黨員聯系5-10戶征遷戶,實現基層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全覆蓋,引導一線黨員干部當好項目推進的“服務員”、政策法規的“宣傳員”、群眾呼聲的“信息員”和遺留問題的“調解員”。 項目一線錘煉作風,攻堅戰場展現作為。黨員干部白天入戶丈量、走訪宣傳,午飯就在指揮部匆匆解決,夜間緊接著召開工作例會,及時研究解決征遷過程中碰到的難題,總結成效和經驗,“5+2”“白加黑”作戰成了指揮部黨員干部們的工作常態。 一線黨員干部士氣高昂、接連奮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美食城片區46#1、2號地實現當季度啟動拆遷、當季度凈地交地、當季度完成出讓,貢獻土地出讓金4.78億元,為全年征遷工作攻下“橋頭堡”、實現“開門紅”。 為鼓勵廣大一線干部持續作為,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去年10月6日,鯉城街道舉行“雙輪驅動 鯉城行動”再出征儀式,分別向三大片區授予攻堅隊、突擊隊、沖鋒隊三面戰旗,提出“東城攻堅、一馬當先”“北城突擊、策馬揚旗”“西城沖鋒、馬到成功”三大口號,不等不靠、先行一步,全力高效推進項目征遷工作。 項目一線黨員干部堅持按照“四心四到位”原則,聯合會商方法策略,聯手協調措施辦法,聯心破解難點節點“三聯”工作法,競賽征遷進度進程。 東城片區藝都大道項目征遷工作用時僅1個月;西城片區公園街及安置區項目僅2天基本完成簽約;壩壟度下片區從項目啟動到凈地拆除,用時不到3個月……廣大一線人員只爭朝夕、奮發作為,創造了“鯉城速度”。截至目前,該街道已100%完成丈量工作,簽約2455戶89萬平方米,完成95.9%;拆除66.2萬平方米,完成71.2%。 ◆黨建引領 凝聚鄰里溫情 去年以來,鯉城街道南橋社區、木蘭社區“黨建+”鄰里中心相繼建設開放,試點推行南橋社區“多心合一”集中式和木蘭社區“一心多點”街區式兩大模式,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黨建品牌,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這兩處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也列入了莆田市首批17個試點。 “黨建+”鄰里中心,采取“1+6+X”模式進行功能布局。“1”即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兩委”干部為基礎,成立中心社區“黨委”,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社會服務、基層治理等工作;“6”即包含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6項服務功能;“X”為結合社區實際,拓展其他多項便民服務功能。 在南橋社區“黨建+”鄰里中心莆陽文化驛站,5000余冊圖書種類齊全,不花一分錢就可以享受免費閱讀的樂趣,每天都有眾多居民遨游書海。這里不僅提供免費閱讀服務,還設置多種公益活動場地,如兒童之家有益智活動區、畫報區、美術培訓等,提供免費托幼服務,定期開展公益課堂。 走進該中心“長者之家”,鄰里食堂每天都為老人提供廉價、健康的美食,還設置了乒乓球區、臺球區、健身區、康復理療室、棋牌室、中醫推拿室、日間照料室等,給社區老人提供了一個集學習、娛樂、休閑、健身、交流于一體的平臺。 該中心匯集了居民日常生活和辦事所需的基本功能。“隨便找一個工作人員,農保、醫保等25個日常事項均可直接辦理,不僅實現一人通辦,還可全程監督辦理流程。”鯉城街道組織委員王瑜告訴記者,辦公場所趨零化、窗口辦事去柜臺化的理念,有效促進了基層服務最大化和優質化,還拉近了社區和群眾之間的距離。 同樣在鯉城街道,木蘭社區“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則探索創新了另一種模式。社區將原有辦公活動場所全部開放,改造升級成社區居民的鄰里中心。全新的鄰里活動空間、鄰里服務中心、木蘭書房、健康小屋、文化驛站……打造成功能多樣的“黨建+”社區鄰里中心。 在木蘭溪木蘭段,記者看到,老年活動中心、籃球場、乒乓球場、游泳池等設施沿溪邊公園一路布設,不少居民正在此運動健身。“這里也屬于木蘭社區‘黨建+’社區鄰里中心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居有所樂的職能。”社區黨委書記林志峰告訴記者,木蘭社區面積較大,基礎設施相對分散,“1+6+X”模式的各項功能集中在一個點上,對于較遠的居民反而不便,社區以“一心多點”的理念,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因此,該社區依托轄區內3所幼兒園建設托教中心,依托現有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長者之家,依托縣青少年宮建設青少年培訓中心,依托木蘭健身館建設室內文體活動中心,依托木蘭農貿市場、大型生鮮超市建設便民購物中心,依托蘭溪景觀帶建設戶外文體活動區。通過將各項功能分散在街區的方式,既實現了空間場所最大化利用,又能充分將社區服務下沉到群眾身邊。 ◆平安創建 譜寫和諧樂章 入夜,在鯉城街道大街小巷,市民經常會看到警燈閃爍,整齊劃一的步巡隊伍,以及各類警車、巡邏車,穿行在轄區各個重要區域,形成了一道別樣的“夜警”。 據悉,該街道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各社區(村)兩委干部、派出所民警、網格員等,組成300余人的隊伍,共同開展夜間治安巡邏活動。街道分成6個片區,分別由黨政領導帶隊巡邏,采用重要交通路段車巡和人員密集、校園周邊等重點場所步巡相結合的方式,以點帶面,拉長戰線、擴大范圍,著力提升街面見警率,實現巡邏全覆蓋。“感覺警察就在身邊,像我這樣的外地人在這里開店很放心。”看著巡邏的隊伍,位于鯉城街道公園路的商家鄭先生說道。 該街道與鯉城派出所聯動,建設洪橋社區、南橋社區警務工作站,建成以視頻監控為中心、派出所民警為主、網格巡邏為輔的社會面管控措施。該項模式將社會治理重心下沉,拓展延伸社區網格能人服務、便民代辦、矛盾糾紛調解、公調對接、治安管理等服務功能,將社會治理重心下沉、警務前移,促進社區黨建與社區警務共建共治共享。 警務工作站運行以來,社區民警由“治理參與者”變成“工作主導者”,讓社區黨務、政務、警務工作加速融合,基層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民警與社區干部、調解員組成一支支黨員先鋒隊,一方面主動發現群眾矛盾糾紛,另一方面被動接收群眾調解申請,真正實現“矛盾不上交”。與此同時,警務工作站還介入木蘭溪流域治理,推動實施了生態環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聯動機制,在全縣尚屬首創。 鯉城街道堅持一手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一手抓安全生產從嚴監管,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求,深入出租屋、特種設備、學校、建筑工地、人員密集場所和危險化學品企業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地毯式”“拉網式”隱患大排查。對轄區內的民房、廠房、老舊小區等地開展消防安全隱患排查105人次,治理房屋結構性安全隱患2處,累計對84部電梯、2部鍋爐、8臺機械式停車設備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發現安全隱患8處,并督促相關人員及時進行治理,消除安全隱患。 ◆改善民生 增進群眾福祉 “縣城小區的套房,每平方米只賣1300元。”鯉城街道玉井社區精準扶貧戶呂先生不曾想到,他們一家人沒花多少錢,也住進了新房子,還有了穩定收入,生活越來越好。 前些年,呂先生父母、妻子相繼離世,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女兒,生活十分困苦。在街道扶貧干部一路扶持下,他不僅當上了社區保潔員,還用5萬余貼息貸款入股產業基地。干部還幫助他優惠購買安置房,住進新房子。如今,他的女兒也長大成人,找到工作,他覺得生活很幸福。 鯉城街道大部分村居都屬于禁建區,住房困難貧困戶無法自建新房,享受不了造福工程優惠政策。為了讓轄區貧困戶切實享受政策福利,鯉城街道立足轄區內安置房剩余的現狀,積極向上級爭取,幫助貧困戶申請到了優惠購買當地安置房的資格,每平方米僅售價1300元。此外,街道還協調貧困戶,免費入住到生活便捷、配套成熟的公租房中,圓了他們安居樂業的夢想。 對于玉井社區老人來說,最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居委會每月按時發放高齡生活補貼,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領到200元。隨著玉井社區征遷改造的推進,大部分居民成為“失地農民”,社區老人還可以領到失地農民養老補貼,此外還有養老金121元,加起來每人每月固定能領到719元,基本能夠滿足正常的生活開支。 該社區還投資100余萬元建設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城鎮社區健康養老服務中心,這里不僅有籃球場、羽毛球場、休閑廣場,還有閱覽室、健身室、餐廳等功能區,為老人提供膳食供應、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日間照料服務。 據悉,鯉城街道聚焦民生福祉,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污染防治、城市管網改造等民生項目,撐起居民穩穩的幸福感。截至目前,5個扶貧產業基地帶動18戶貧困戶96.96萬元資金入股,實現人均年分紅6000元;針對老弱病殘的重點貧困人口,發放補助金28200元,惠及23戶47人。持續攻堅木蘭溪及小流域水質提升,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推動“綠盈城鄉”創建,推進老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深化重點行業(區域)VOCs專項整治,完成整治“散亂污”企業17家,摸排上報“兩無”企業24家,摸排上報各類餐飲單位303家。常態化開展迎勛市場、愛曉宮市場等重點區域巡查整治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整改、早反饋、早辦結”,突出抓好農貿市場、交通秩序、工地渣土、市容市貌整治,完成了迎勛路臨時市場的拆除工作,解決困擾周邊群眾長達15年的“行路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