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休日,又有一批批市內外游客驅車進山,來到西苑鄉前溪村欣賞閩中最美的霧凇。冬日里,這個藏身莆田、福州、泉州三地交界戴云山脈的回族村寨人氣興旺。原生態的旅游資源已成為小山村脫貧致富的重要寶藏,記者專程來此探訪這個“千年古寨”的鄉村振興之路。 前溪村轄2個自然村119戶,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40人,其中國定4戶12人、省定8戶28人。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幫扶下,飲水工程、太陽能路燈工程、道路拓寬硬化工程、光伏發電工程,一個個“造血式”扶貧項目在該村落地投用,富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生活。村里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對接企業介紹就業,發展光伏產業吸引貧困戶入股,落實貧困子女就學、補助等幫扶措施,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40人已于2017年全部脫貧。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記者此行探訪的目的。 該村坐落在海拔1400米山頂上,西靠閩中之巔石谷解,東眺山巒疊翠峽溪谷,西北緊挨永泰縣,西南毗鄰德化縣,南接鳳山村仙水洋景區,距仙游縣城有65公里之遙。“我們山溝溝的優勢是木蘭溪源天然氧吧。”前溪村黨支部書記郭良坤介紹,該村僅有500人口,在家村民不到50人,村里開發民宿文創、高端度假、戶外露營3大品牌對接周邊景點。 在郭良坤的引領下,我們發現,這個莆田市海拔最高的革命老區基點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村莊建筑很有特色,依山就勢,錯落而建,坐落平疇而又遙接溪流,梯田與遠山遙相呼應,景區溪流峽谷交錯,兩岸山巒樹木相映。 掛鉤前溪村的西苑鄉副鄉長蘇俊彬在現場說,這個傳統村落與生態環境完美融合,實施“旅游+扶貧”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最佳方案,該村發揮閩中第一高峰的品牌效應,以石谷解、下龍寨、桃園寨等特色旅游觀光景點為龍頭,帶動村民發展鄉村特色民宿的目標,籌建山區農耕博物館,將筍干、苦筍、野生紅菇、鐵皮石斛、金線蓮、生態黑山羊等綠色環保的山區農副產品轉化為旅游商品,想方設法鼓起群眾的“錢袋子”。 據了解,這個正在開發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康養勝地,將打造旅游開發服務區、觀光旅游度假區、溪流漫道休閑區、民俗改造創意區、高山營地集散區5大功能板塊,分布著觀日亭、賞月亭、閩中之巔攬勝閣、無邊際水景、高峰論壇度假區、古寨廊橋、溪流漫道、文化交流藝術館、長亭、拱橋10大景點。今后將開發登山探險、休閑避暑、漂流戲水、禪修研學旅游生態圈,成為我市旅游度假勝地。 郭良坤領著我們,邊走邊看邊介紹:“這里舊的供銷社將恢復原貌,老房子改造成知青點、移民點、回族點,讓有情懷、愛新鮮的人士來打卡體驗;這里梯田草坪看日出的地方,將建一座現代感的多功能建筑,與傳統古村落形成視覺反差,在自然空間中相映成趣;這里將開辟一片帳篷腹地,成為驢友聯歡露營的高山營地。以文化創意旅游產業為引擎,通過建立農村合作社的模式,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服務業,利用山區豐富資源,開發地方特色產品,走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48歲的貧困戶郭明忠,2019年動過大手術,身體不好,當時他還要供2個孩子讀書,家庭經濟困難。受益于精準扶貧,他在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獲得各類補助共計17370元,夫婦倆還獲得了5萬元無息貸款。為了保障他的2個孩子就學,村里安排每年6000元的學費補助。去年,郭明忠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在蓋尾鎮一所小學當老師,小兒子也在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就學。夫妻到莆田城里務工,實現了穩定就業。“村里搞旅游,我們打算回去種鐵皮石斛、金線蓮,在家門口致富”郭明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