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學,教學工作千頭萬緒,而對度尾圣山小學校長張素萍來說,從教多年的她,這樣的開學日已經歷過40余次。她有條不紊安排工作,顯得忙而不亂。 21年前,張素萍來到書峰鯉嶺小學開始了教師生涯。所謂的學校,實際上是五間經過歲月洗禮的土房子,每逢雨天,基本都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不但工作環境差,還擔任兩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周工作量超過20課時。艱苦的工作環境沒有把初為人師的張素萍嚇退,反而磨礪了她堅強的意志以及任勞任怨、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的良好品質。 2016年,張素萍調到度尾圣山小學后,堅持內修外塑辦教育,教育管理兩手抓,質量特色都不落,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她創造性開展了“每周一詩”“國學韻律操”等活動,得到了中國文明網等媒體的大力推廣,使之成為度尾唯一擁有“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的學校。有想法、有態度,張素萍用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飽滿高漲的工作激情,時刻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教師。 教育沒有選擇性,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能放棄。這是張素萍一直遵循的育人理念。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多,這部分孩子由于缺少家庭關愛,性格會有些“特別”。曾經有一個學生沉默寡言,注意力差,書寫速度慢,說話小聲,上課更不會主動舉手發言。張素萍通過家訪、詢問同學以及認真觀察后發現,這孩子其實十分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于是,她刻意制造在班級里公開表揚他的機會,肯定他的優點,讓他樹立信心。接著利用中午時間給他查缺補漏,談心交心,讓他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 逐步變后進為先進。 21年如一日扎根在鄉村學校,張素萍始終用心推進課程改革。她經常鉆研教育教學書籍,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先后到福州、福鼎、永春等地學習,并將自己的培訓心得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并實踐到課堂當中,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先后發表了《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探究》《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等論文,還作為核心人員參與市、縣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切實為教育事業作貢獻。 低調的姿態,務實的干勁,讓張素萍成為最接地氣的“靈魂工程師”。她也先后被仙游縣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等,并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去年9月,獲得福建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