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不可辜負。清明前后,無論是結伴郊游或是掃墓祭祖,總免不了戶外踏春而行。古人流傳至今的習俗,其實也是清明時節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保健經驗。 ◆春季養生來吃花 早春三月百花開,猶如片片霞云,將春光點綴得異常絢麗。其實花也是很好的食品,有些還特別適合這個季節食用。 如桃膠,味甘苦、性平、無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建議一天服用量不超過15克,空腹忌服,腸胃消化不良者少量服用,孕婦盡量不吃桃膠,因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杏花,能活血補虛,可與桃花一起煮水,當茶飲;木棉花是“五花茶”的主要原料之一,為廣東民間祛濕的好食材,既有祛濕功效,又平和清潤,最宜初春之用。 ◆清明防時疫 祛濕可食療 春季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加上天氣溫暖潮濕,感染流感的機會會增多。預防流感其實很簡單,市民只需要注意兩個方法,就能很大程度上預防自己罹患流感。首先得通風,無論在家里、單位、學校,只要是在室內、封閉的環境內,就應該注意通風。在室內咳嗽、打噴嚏尤其要用紙巾遮擋口鼻。 ◆清明祛濕,保健有妙招 清明前后空氣濕度大,加上人體內的濕氣,很多人會出現大便粘馬桶、胃口差、皮膚油膩、困乏等不適。這個節氣可通過祛濕護陽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要祛濕先要調理好脾胃,脾主運化,胃主腐熟。專家推薦生姜山藥粥或者麥芽糖泡茶預防。生姜可健脾散水,山藥健運脾氣,兩者合用煮粥,較易消化,共奏健脾養胃之功。而麥芽糖可健脾益氣、滋養胃陰。 建議日常在家可以常做艾灸,通過艾灸的溫熱作用激發脾經和胃經的氣血,以健脾益氣、溫胃散寒。兒童可灸身柱。“身柱穴”位于人體脊柱正中,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這個穴位是古代兒童必灸穴,可治療感冒、氣管炎、肺炎、驚風、癲癇、疳積等多種小兒易患病。另外它還有“助長”的作用,每日艾灸“身柱穴”10分鐘,即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中青年人灸足三里。俗話說: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能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助消化,增強體質,預防感冒。老年人可常灸關元,因其年老體虛,腎陽不足,灸之可培補元氣,治療諸虛百損。 日常在家看電視時可以干搓手腳,彈撥每一個手指、腳趾兩側至感覺輕微疼痛,并點按雙手十二井穴(位于雙手五指的指甲根邊兩側)來提升體內的陽氣,達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效果。 ◆踏青登山,注意保護膝關節 許多人春季喜歡爬山踏青。作為一項經典的運動方式,爬山被認為有益健康,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機能。然而,不建議中老年人經常爬山。在爬山時選擇一根適合自己的登山手杖。手杖會在登山時大大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同時扶住手杖的上臂部位還能分擔腿部的負重。此時,登山這項單純的下肢運動就會變為四肢的整體運動,人體也得到了充分的協調鍛煉。 最佳的運動是游泳、蹬車等。據了解,游泳和蹬車,不僅能起到運動鍛煉的作用,又能強健膝關節周圍韌帶,增強膝關節穩定性,而不容易發生進一步的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