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祠 東門街位于古代仙游朝京門外,東湖勝地,五坊十巷,抬眼望去,古跡林立,堪稱仙游第一街。曾聞這條街上有一座施公祠,但不知藏在何處。 近日,經東門街老住戶陳明友引領,終于找到了施公祠的藏身之處。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施公祠就隱匿在東門老街清代樂善好施坊(即今東門石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唐代十洲亭(即今迎春亭,舊名九仙亭)之間的民房里,亭子不大,只有一間普通民房的高度,故此平時行人過往難得一見。施公祠是一座用條石構建的亭子,房主施向文,自稱是施韜的后裔,世居施公祠,也是這座建筑物的守護人。舊城未改造前,東門街是一個繁華小集市,人來車往,熙熙攘攘,于是施家人因地制宜,在施公祠下開設豆腐作坊,壘起鍋灶,以做豆腐養家糊口,如今生意不做了,亭子也被煙火熏黑了,顯得雜亂而無章。 據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縣志》載:施公祠在東郭迎春亭東大路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祀都督施韜。以造仙邑青龍、石馬諸橋有功,因建石室,春秋展祭。邑紳士作碑以記:施公之有造我仙邦也,蓋自己卯(1699年)歲來游菜溪,歷今八載。造石馬、青龍、廣橋、仙水大橋四。修平政、鞏橋、南橋,圯橋三。碩德鴻功,俱已勒于諸橋石碑上矣!我仙人思無以報公萬一也,為建石亭于邑東關外,祀公祿位,瞻拜千年。夫以公之棄軒冕,樂山林,世無不欽仰高風,羨為希覯。乃素性慈仁,汲汲以濟人為事。如造橋砌路、賑饑捨木。在吾閩處處播頌聲,而尤于吾仙為加厚,此仙之人所以愛戴不諼也。亭建于夏四月,成于秋九月。上下周遭皆石架砌,洵可垂之百禩,永愜人情也。是為記??滴跛氖迥瓯缑隙瑯b旦。 施韜,清朝康熙年間禮部右侍郎,字文起,授蔭任“左都督”,人稱“施都爺”,泉州人,清初著名將領靖海候施瑯的侄兒(施顯之子)??滴醵辏?683年)六月,施韜跟隨福建水師提督施瑯,奉旨專征臺灣,維護國家的一統。在收復臺灣的戰斗中,施韜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馬功勞,贏得了康熙朝廷和天下百姓的愛戴。后來施韜告老還鄉,熱心公益事業,關心民間疾苦,與叔父施瑯一起捐資修葺擴建龍山寺,修建瀆橋、東洋橋等。晚歲,看破紅塵,遁入仙游菜溪了卻此生。 據《仙游縣志》記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施韜隱居菜溪巖“捐租贈僧,新其梵宇焉”。傳說施韜隱居期間,深入民間,了解到當時菜溪巖漫山遍野長著斷腸草,常有牲畜誤吃毒死,山里百姓偶爾有人想不開,也去吃斷腸草了結性命。于是,他下決心要根除這種毒草。他一邊飼養綿羊尋找斷腸草,一邊請當地村民幫助挖除斷腸草的根,以絕毒害生靈之禍首。經過多年的辛勞努力,斷腸草得到根除,至今菜溪巖周圍再也找不到這種毒草。由于綿羊尋找斷腸草有功,感動天庭,化綿羊峰一座,讓世人稱頌。 康熙四十年(1701年),施韜捐資修葺木蘭溪下游蓋尾石馬橋??滴跛氖荒辏?702年),又于青龍橋之下(即今鯉南下樓村),別建東渡一橋,是橋屹峙下游,尤為東流鎖鑰,深受仙游人民敬仰和愛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