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建設現場。 該縣名醫“師帶徒”工作室揭牌。 仙游縣建立聯合病房,深化醫共體建設;成立名醫“師帶徒”工作室,開展鄉村醫生免費規范化培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推進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完善醫療軟硬件環境。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仙游縣衛健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要載體,聚焦群眾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逐一建立清單,創新工作思路,明確時間責任,主動做好優質醫療服務工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聯合病房 惠澤民生 近日,仙游縣總醫院鯉城分院聯合病房正式啟用。該聯合病房由縣總醫院和鯉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鯉城分院)共同打造,旨在完善“上下聯動、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分工協作機制,健全“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醫療服務模式。 記者昨在鯉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聯合病房位于門診大樓四層,共設置20張床位,每一張床頭都配有呼叫器、供氧設備等裝置。病房內還帶有衛生間,內設防滑地板、無障礙設施等。 據悉,聯合病房遵循“資源共享、服務同質”理念,納入該縣醫共體統一管理。目前,開設有全科醫學、外科、內科、兒科、五官科、婦科等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科目,醫技科室包括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手術室等,可進行幽門螺旋桿菌、24小時動態心電圖、24小時動態血壓、動脈硬化、腫瘤標志物等項目檢查。 鯉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林元輝告訴記者,縣總醫院每周定期派駐主任醫師到該中心坐診、查房、制定治療方案和指導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過程醫療服務,護理工作則由縣總醫院派駐副主任職稱以上的護師指導。不僅可緩解群眾看病難、床位緊張等問題,轉診病人還可享受免費救護車接送等便民服務,有效避免渠道不通暢、雙向轉診難等。 與此同時,聯合病房的患者還能享受到收費標準低、醫保報銷比例更高(最高可達90%)等服務,切實降低醫療費用負擔,真正實現少花錢、看好病。 “聯合病房是深化醫共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滿足患者康復治療的需求,也緩解了大醫院的床位壓力,增強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和供給。”縣衛健局局長黃文富介紹,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緊抓實,著眼基層群眾醫療需求,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除了鯉城分院聯合病房外,年初啟用的鯉南分院血液透析聯合病房更是填補了該縣基層醫療機構在血液凈化治療領域的空白,大大方便了病患群眾血透的需要。 眼下,該縣正以縣總醫院為主導,持續推進鯉南分院、鯉城分院聯合病房試點工作,不斷提高聯合病房床位使用率、門診量和住院量等效益,降低人均醫療費用,力爭聯合病房使用率達到60%、人均醫療費用降低30%左右,真正做到厚惠民生常暖民心。 人才培育 資源下沉 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滿足群眾醫療衛生需求的一項基礎性工程。記者從縣衛健局了解到,今年,該局緊盯人才緊缺問題,著力提升現有醫務人員專業水平,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5月1日,縣總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名醫“師帶徒”工作室正式揭牌,兩家醫院共計成立6個名醫“師帶徒”工作室。這是實施仙游籍名醫回歸工程、柔性引進醫療衛生人才的重要舉措,旨在變“輸血”為“造血”,為醫院醫療服務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作為本次莆田市名醫“師帶徒”工作室項目8個對接醫療機構之一,縣總醫院獲批成立4個名醫工作室,分別是林建華名醫(團隊)骨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陳路川名醫(團隊)胃腸腫瘤外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吳喜躍名醫(團隊)神經外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林金秀名醫(團隊)心血管內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 縣婦幼保健院獲批成立2個名醫“師帶徒”工作室,分別是陳發林名醫(團隊)檢驗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鄭志群名醫(團隊)婦產科客座“師帶徒”工作室。 名醫工作室啟動后,縣總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將致力于將其建設成學術傳承平臺、特色服務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學術交流平臺,打造一批技術精良、醫德高尚、社會認可的名醫名科,培育一批醫療技術骨干,帶動醫院診治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 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醫生是最貼近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黃文富介紹,該縣還大力實施鄉村醫生免費規范化培訓工程,持續提升基層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近3年來,共計培訓1555人次。今年,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還將再舉辦5期培訓班,采用理論授課、技能培訓和臨床跟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 回應關切 增進福祉 連日來,位于仙游縣城東的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工程建設現場火熱。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約15.1萬平方米,其中一號樓為1幢4層的門診醫技樓,二號樓為1幢主體15層裙房4層的住院綜合樓,三號樓為1幢13層的綜合樓,四號樓為1幢4層的傳染樓等。項目還配建相關附屬工程、綠化、停車場,建成后新增床位1000張,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環境。 完善醫療軟環境和硬件設施,是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兩大途徑。縣總醫院遷建項目的建設,將極大改善仙游縣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難、養老難、康復難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眼下,該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實行掛圖作戰、壓茬推進,突出一線問診,積極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遇到的問題,力爭今年底前完成主體封頂。 衛生健康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民為中心,關心關愛困難群體是題中應有之義。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仙游縣還著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類管理,為全縣精準脫貧人口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等服務。針對不同人群,選擇針對性強、認可度高、實施效果好的個性化服務項目,形成“種類合理、特色明顯、適應不同人群”的個性化服務包。以核實核準的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精準脫貧人口為重點,集中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進村入戶隨訪體檢,精準簽約、精準服務。截至目前,全縣已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229個,精準脫貧人口共簽約19325人5966戶,平均每個團隊為82人提供健康服務,精準脫貧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100%。 與此同時,縣衛健局還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難點問題,靶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針對縣總醫院存在的慢病患者月初門診扎堆就醫等突出問題,在該院開展慢性病患者開藥難專項治理,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項治理內容和階段工作,力爭年底前全面扭轉慢性病患者“掛號難、繳費難、開藥難、報銷難”現狀。 黃文富表示,該局將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持續深化衛生體制改革,發力醫療衛生短板,切實解決制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問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增進民生福祉,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