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仙游縣游洋鎮聯合橋光村加快改造總投資130多萬元的游橋公路;同時鎮里還與梧椿村籌資360萬元新建田頭尾至省道聯二線西林段道路。目前,該鎮上下齊心合力鋪筑“四好農村路”,補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構建“暢、安、舒、美”的致富路、幸福路。 游洋鎮下轄17個行政村,地勢險要,風景優美,擁有上宮第一支部、龍穿城、天馬山、吳圣天妃等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且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8% ,轄有用材林面積9300余公頃、果茶面積1340余公頃、毛竹林面積4000余公頃,尤其是毛竹林占全縣毛竹面積50%,為全省九大毛竹豐產林培育基地之一。 “要致富,先修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鎮相繼修筑了游霞、游沽、游橋等多條鄉村公路。近年來,伴隨著天馬村新設莆炎高速出口,以及穿境而過的聯二線、縱三線游洋段等的開通,全鎮交通條件大為改觀。但當地原先修建的游橋公路等鄉村公路,受當年經濟水平限制,設計技術等級偏低,加之年久失修,老舊路橋超負荷運營,影響了農村路網暢通,成為困擾群眾生產生活和制約鄉村振興的新瓶頸。 為提升道路通暢率,去年以來,游洋鎮把“鄉村道路建設、拓改、美化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重要項目,多方籌資2500多萬元掀起了“四好農村路”建設熱潮,助力探索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該鎮鎮長楊國石表示,鄉村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打通的是路,貼近的是心。 全鎮上下合力攻堅,條條農村公路正化作“自然風景線”“生態富民線”“人文歷史線”。多方籌資1300萬元實施拓改工程,長達11公里的游霞公路河星至興山段去年底竣工通車,沿途實施硬化、美化、亮化,迅即蛻變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投資276萬元硬化游洋集鎮區新橋頭至新路口路段2.8公里、寬5米的鄉道,改善了游洋、梧椿、龍山、沽山、里洋、五星等村的交通條件;投資150萬元實施龍溪村至城廂區常太鎮馬院的長3.8公里、寬4.5米的縣道路基及邊溝工程,縮短了至莆田市區的距離;投資118萬元硬化擴建連接高速路口的天馬村道1公里及路燈亮化、文化公園……此外,還助力天馬村建設總投資1000多萬元的7個鄉村振興項目,提升美麗鄉村品質,打造一條名人、名山、名寺的文化精品旅游線路。 如今,這些交通項目正陸續建成,極大改善沿線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出行條件,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對于提升當地通行能力、緩解交通壓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旅游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促進農村路網形成“內活外暢”格局,為農產品進城和農資、消費品下鄉打開流通渠道,為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發揮了良好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