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春,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閩中特委機關南遷,進駐仙游,并于當年3月,抵達仙游鐘山上湖底。7月23日,時任省委書記曾鏡冰等人擺脫頑軍的圍剿,被護送至莆田,在莆視察期間,逐步形成將省委活動重心南移閩中的決定;9月,第一批省委機關人員陸續(xù)從閩北出發(fā),暫駐上湖底特委機關;10月初,又隨特委機關遷駐石蒼鄉(xiāng)高陽村;次年6月上旬,省委機關再次遷往永泰東湖(今仙游頂東湖),并于6月25日在東湖召開擴大干部會議。 1943年8月至1944年6月間,省委機關分兩批南遷閩中,領導全省抗日反頑斗爭,在仙游多地留下戰(zhàn)斗足跡。當?shù)氐狞h組織和革命群眾傾盡所有支援保護省委機關,在艱苦卓絕的偉大歷程中,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鑄就了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 歷史不容忘卻。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桂芳說,革命文物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的生動教材,要切實發(fā)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規(guī)劃、精心修繕、合理布展,讓展陳既還原歷史場景,又展現(xiàn)革命內涵,弘揚閩中革命精神。 歲月的車輪駛過七十余載,如今,大山深處風光旖旎,花映新林,一片祥和。近日,《莆田觀察》記者兵分三路,再次踏上這片革命先烈揮灑熱血的紅土地,在群山環(huán)繞間聆聽那段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感受綠林深處躍動的歷史脈搏,汲取奮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