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藝術事業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雜文寫作研究者和雜文創作者,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創作。為提升雜文研究與創作水平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激發雜文隊伍的創新潛力與創作活力,生產出更多優秀作品,惟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激發出雜文界的巨大正能量,才能保證雜文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推動雜文研究與創作邁上新臺階,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創建學習型黨支部 市雜文學會黨支部自2020年3月16日成立以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藝理論和方針政策,緊密結合學會具體工作,加強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及時全面完整準確領會黨的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讓黨員會員做到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學深悟透,不斷增強全體黨員的思想認識和理論引領,確保雜文事業和雜文創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更好發揮助推社會進步的正能量作用。 二、探索云端學習途徑 市雜文學會黨支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在真學真懂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黨支部根據新時代的發展趨勢,用新思路、新方法,探索在網絡“云端”上學習交流的途徑和方法,采取云端討論、相互啟發、自主學習、線上學習等方式,增強學習研究的針對性和預見性,打牢深厚的理論功底,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和綜合素質,加強黨員與會員之間溝通,堅定文藝創作自覺,以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語言,滿足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文化需要,用更多佳作反映“奮斗史詩”,用更優秀的作品把握“時代脈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糧,讓文化發展深深植根于群眾內心和百姓生活,不斷增強雜文學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為雜文事業繁榮發展增添不竭動力,為文化強市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豐富主題黨日活動 今年來,市雜文學會黨支部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向黨百年華誕獻禮為契機,突出黨史學習主題,組織黨員理事深入紅色根據地采風考察,豐富雜文創作內容,接受黨性鍛煉,心無旁騖地實踐初心和使命,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力作。 2月23日,黨支部在線上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主題,結合實際學黨史,談思想感悟、談心得體會、談經驗分享。在學習交流活動中,全體黨員各抒己見,觀點精彩紛呈。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支部還向全體黨員推薦黨史學習書籍。5月9日,市雜文學會黨支部組織部分黨員會員代表,前往上杭古田、連城塘前,開展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主題黨日+文藝采風”活動。黨員會員們先后參觀了古田會議遺址、毛澤東主席紀念園、紅軍后勤工作部門、紅四軍政治部松蔭堂會址、古田會議紀念館和連城知青文化館。一處處的革命遺址,閃耀著璀璨的光芒,紅色基因接力傳承,精神高地信念如磐,讓黨員會員們重溫崢嶸歷史,使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洗禮,思想進一步得到升華,提高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的自覺性。大家紛紛表示:“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循著革命先輩奮斗的足跡前行。”此次采風共創作雜文8篇,先后在《莆田文藝界》《福建日報莆田觀察》推廣,其中《畫說征程照初心》《古田那片蓮花池》被《中國紀檢監察報·文苑》欄目采用。 四、圍繞中心推進創作 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啟智潤心。莆田市雜文學會黨支部組織會員多次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雜文寫進群眾心坎里。一是建好學習平臺。黨支部成立后不斷強化陣地意識,充實制作編輯人員,健全雜文發布“三審”制,進一步抓好《莆田市雜文界》公眾號陣地建設。二是加強活動策劃。黨支部為培養會員的責任意識、溝通意識、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策劃開展“探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之路”主題黨日暨采風活動,從材質、工藝、藝術語言、文化思想內容等各方面探尋工藝美術與當代生活的血脈聯系,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展示文化永久魅力和風采。開展“主題黨日暨鄉村振興文學采風”活動,以仙游縣書峰鄉“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為案例,在“名貴蘭石、傳奇百松、休閑錦峰、風情鯉嶺、生態書峰、經典四黃”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書峰全域旅游的體驗中,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探討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抓手。三是創作抗疫作品。黨支部開展雜文創作助力戰疫活動,積極引導全體會員勇于擔當、積極作為,致敬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干部群眾。共推薦10多篇優秀抗疫作品給媒體選登,其中有6篇入選《莆田文學》抗疫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