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思在使用課件操作平臺上課。游飛 攝 當中學英語教師化身“碼農”,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前段時間,仙游一中英語教研組組長傅國思聯手女兒研發的“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專利。一時間,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他,一個小縣城的普通高中英語教師,何以取得這般另類的成績? 源于興趣 近日,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在仙游一中、仙游現代中學、仙游金石中學等學校試用。“根據教師使用的情況,我又在兩個方面進行增加和改進。”傅國思說,一是增加了內置的音頻播放器,便于課堂上學生訓練聽力;二是改進控制圖片的按鈕設置。 這些細節看似不起眼,但他經過反復測試、更改,直到使用者滿意為止。 20世紀80年代末,傅國思入職仙游華僑中學,他是學校里最早一批接觸臺式電腦的教師之一。上課之余,他還兼任學校的英文打字員。起初,光是盲打就練了一個月。之后,每天上完課,他就拿出家里的族譜練習五筆打字。練到最后,還意外發現一個現象:當時的UC DOC系統輸入1000行后就出現亂碼。 2003年,傅國思調入仙游一中,開始自學編程。當時,仙游一中的多媒體教室不少,這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為了更生動地展示課件,他開始研究flash動畫制作。 那時,網絡上有一些聊天室免費教學動畫制作,分基礎課和提高課。掌握了動畫制作基礎之后,他花了一個星期跟著學習提高課——編程課程,摸清了其中的門道。從那以后,他開始進入“碼農”的行列,不亦樂乎。 時間久了,傅國思開始思考,能不能將這些所學應用到教學上來?他開始試著制作小軟件,比如選擇題和聽力訓練軟件。它們的功能雖然單一,但每一次小成功,都讓他歡欣雀躍。一直到2016年,他已開發了近百個教學小軟件。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個學校采用網課形式教學,這促使傅國思往前跨了一大步。“我想開發一個操作平臺,把這些小軟件組合在一起,看看它們能發揮怎樣的作用。”有了這個想法后,他開始致力于“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的研發。 創新形式 打開電腦,插入U盤,免安裝,記者在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上看到,屏幕的整個界面相當于一塊大白板,版面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文本演示、圖片演示、外部鏈接。輔助功能部分包括字體、字號、顏色設置,以及繪畫工具、板書、隨機提問等。對老師而言,平臺可以實現無粉筆課堂,輕松實現“一鍵”生成課件。 這是一個集自動生成課件、白板功能、人工智能、網絡交互等前沿技術的操作平臺。傅國思說,其中亮點之一,是教師無須制作課件,只要把上課的素材按一定的格式存放在指定的文件夾中即可。 傳統PPT課件只能按預設好的動作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雖然可以用上畫筆書寫,但功能有限,無法滿足教師講解舉例時的更高要求。而在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上,教師在講解文本時,可以使用字體、字號、顏色、繪畫等工具綜合操作,幾乎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課前5分鐘,教師經常會對學生進行課堂小測,這時教師可調用鏈接菜單中的課堂小測軟件。學生完成小測之后,可以查看錯題記錄,并進行錯題重做。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一份準確的科學數據,便于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此外,教師還能利用平臺上的詞匯檢測、聽力訓練、語法專練等小軟件,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運用能力。尤其是傅氏搜狗小軟件,它能讓師生在課堂上或教師備課中,利用豐富的資源庫,快速歸納或查找相關資料,提高學習效率和備課效率。 同為仙游一中的英語老師李初生借著近水樓臺優勢,早早就試用了平臺。“我最愛用的是聽力訓練和詞匯檢測功能。”使用一段時間后,她明顯發現,學生相應模塊的成績得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 反哺教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在傅國思女兒傅曉妍的眼中,她的父親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一步步改進、累積,才擁有今天的成績。 早在2005年,傅國思就參與《最新高考英語詞匯表》《英語短文填詞突破》等英語類著作和各種教輔材料的編寫。這些文本研究為后來的平臺開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但在他看來,平臺取得專利,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學。他舉例說,在高中課程中,長難句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利用這個平臺中的傅氏搜狗小軟件,調取歷年高考題庫,輸入“長難句”關鍵詞,就能很快地查找閱讀理解文本中的長難句,并調取出來。 高中時期,傅國思是傅曉妍的高中英語老師。“爸爸時常在課下問我,今天的課堂效果如何,有沒有哪個地方體驗不夠好。”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她將自己和同學的想法及時反饋給父親作參考。后來,在大學期間,她又提供了版面繪畫配色等方面的設計,與父親并肩,一起完善平臺。 “如果說我和其他老師有什么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我能夠相對重視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傅國思說,現在他還在不斷收集老師的教學反饋,不斷完善傅氏英語課件操作平臺,“下一步,我會努力向社會推廣,讓更多的老師享受這個專利成果帶來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