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空中俯瞰“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項目。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仙游縣賴店鎮萬輝水產養殖場內,一塊塊光伏板組成的魚塘棚頂正吸收著盛夏的陽光。作為全市首個“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自去年11月建成并網發電至今,已累計發電18.59 萬千瓦時,產生經濟效益11.53萬元。 在水產養殖場,只見魚塘上方架起一排排具有太陽能發電功能的光伏板陣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已經開始投放鰻魚苗。湛藍的光伏板與蔚藍的天空交相輝映,形成一道別樣的景致。 該養殖場是我市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模式推廣試點,現有鰻鱺等品種,總產量350噸,總產值3200萬元,同比增長50%,初步形成水產養殖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發展、效益提升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 據萬輝公司負責人柳德華介紹,養殖場開辦至今有24年,總面積4.5萬平方米,這幾年由于養殖收益增幅受限,發展面臨轉型。去年起,公司開始探索將生態養殖與光伏發電有機結合,在不占用額外土地資源的前提下,利用現有水產養殖的自然條件,有效開發利用光能資源,形成“棚頂發電、棚下養魚”的新模式。 該項目投資80萬元,利用光伏板總面積1800平方米,建設總裝機容量200千瓦,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發電方式,所發電量80%供養殖場使用,剩余20%電量由國家電網收購。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30萬千瓦時,產生效益20萬元左右,減少碳排放300噸。 “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項目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魚苗提供了較好的生長環境。 特別是在夏天,光伏陣列還可以增強遮擋作用,有助于降低水面溫度、減少病害,這對鰻魚的生長十分有利,能夠提升養殖效益。 柳德華表示,未來將根據光伏產業發展趨勢,陸續增加光伏板面積,力爭在2到3年之內,使整個養殖廠區都能實施“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項目,實現魚、電、環保三豐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