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好地履職盡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滿足群眾從“有學上”到“方便上學”“上好學”的愿望,仙游縣今秋將建成投用9所公辦小學及幼兒園,可新增小學學位1620個,幼兒園學位2000多個。該縣現有全日制在校生(含幼兒園)15萬多人。面對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新期待,去年以來實施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的教育工程建設,從項目確定到開工僅用9個月時間,共新增學位1.3萬個。今年縣里又安排教育建設項目16個,計劃投資2.6億元,規劃建設面積85578平方米,新增學位7760個。 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這樣的實事好事,還有很多。該縣聚焦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面向縣直各單位、各鄉鎮(街道)征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事項577件,已累計完成198件。 縣處級領導干部堅持帶頭辦、現場辦、緊盯辦,已為民辦實事55件。縣長吳海端傾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優化人居環境,6月29日萬福乾頂洋小區二期9棟安置房交付441戶征遷戶,他在現場向回遷戶代表交付新居鑰匙,慰問征遷戶、困難戶、黨員代表,表示全力以赴打造精品社區,努力改善民生。吳海端堅持每月到12345便民服務平臺,接聽群眾來電,回應群眾關切,截至7月20日累計接線182件,已辦理169件,正在跟蹤13件,妥善處理各類問題。 縣里還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219支,設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71個,用“辛苦指數”提升“滿意指數”。 縣委政法委聚焦“矛盾糾紛聯調、社區服務聯建、社會治安聯防、行政執法聯合、基層平安聯創、應急處置聯動”,推進10個“綜治+”社區治理中心示范點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發生。縣法院開展審判執行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上半年累計平均審理天數、結案率等指標居全省法院前列。 縣衛健局圍繞百姓“看病難”問題,抓緊推進總投資12億元的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建設,目前傳染區已封頂,門診樓、住院樓地下室建設完成過半。實施仙游籍名醫回歸工程,柔性引進醫療衛生人才,縣總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省級名醫“師帶徒”工作室揭牌成立;縣總醫院鯉城分院聯合病房啟用,讓仙游人民享受到優質充裕的醫療資源。 縣民政局針對群眾“養老難”問題,建成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多個,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金溪村幸福院、東門日間照料中心、頤康養老院等養老服務項目,完善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養老護理服務補貼制度,健全養老服務保障機制,讓老人老有所養。 團縣委與仙游農商銀行創建莆田市首家青年主題銀行,推出“新一貸”青年創業貸款、青創卡等多款專屬金融產品,已累計發放“新一貸”青年創業貸款4130筆,余額3.6億余元。未來5年,該縣計劃投放青年服務鄉村振興創業計劃專項資金10億元,助力青年在農村創新創業。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仙游縣以新時代黨建引領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引導老區人民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打造“紅色+鄉村”“紅色+文創”“紅色+民俗”等紅色旅游復合型產品。臨水村建成集農產品展銷、電商物流、特色民宿、鄉食餐飲為一體的新社區;高陽村推進“紅色旅游+”融合,使村民種的烏筍干、高坪茶,釀的蜂蜜成了搶手貨,促進農民增收;田利村推出“走紅軍路、唱紅軍歌、品紅軍飯”紅色研學線路,把山里的茶油、土雞蛋、生態米、苦筍等“綠色產品”賣到山外。眼下,眾多老區村基本形成“有的看、留得下、待得住、帶得走、想再來”的旅游新業態,實現興村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