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蔽覀冎\事干事要秉承一切從公出發的意識和理念,不摻雜任何私心雜念,只有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才能有效防范廉政風險。 保持為政清廉,從公出發,不謀私利,事情才能辦好,干部不會出事;保持秉公用權,摒除雜念,才能取信于民,贏得人心。惟有加強廉潔文化建設,有效防范廉政風險,才能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責任體現在敢干事上、把才氣展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到干成事上,才會產生強大的“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北?,棄雜念,去私心,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這是為官從政的必備素質,也是成就事業的必然要求。私心雜念形如枷鎖,“人只一念貪私,便削剛為柔,塞智為昏”?,F實生活中,我們見過一些精明的領導,由于私心雜念的驅使,弄虛作假,胡亂作為,不但眼睛被利益所蒙蔽辦不好事,而且還把實事辦砸了,勞民傷財。魏晉思想家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只有時時用公與私這把尺子考量自己的黨性,事事捧出一顆公心為官從政,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清正廉潔、秉公用權是我國傳統從政美德,也是老百姓評判官員德行的重要標準。仙游歷史上有許多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典范,譬如北宋名臣楓亭蔡襄,一生為官清廉,不徇私情,忠職體國,極諫盡諍,不畏權貴,不計榮辱,被譽為“監察官第一人”。宋乾道狀元興泰里鄭僑,一生為官剛正不阿,正直敢言,不避權貴,體恤民情,理財有方,多次奏請朝廷賑災減賦,為各地做了許多好事實事。明代戶部尚書度尾鄭紀,敢于為民辦實事,曾想方設法奏請朝廷減免仙游軍戶役的苛捐雜稅,深得民心。這些清官因為清政廉潔,流芳百世、廣為傳頌,我們要充分利用傳統勤廉文化資源,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筑牢思想防線。 古人云:“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苯涷炁c教訓反復證明,權力是把雙刃劍,秉公用權為百姓利益盡力,就會造福一方;以權謀私為個人利益打算,就會禍害一域。作為黨員干部,當常用信仰之泉滋潤心田,以理想之風蕩滌迷霧塵垢,不斷突破“小我”的束縛,排除名韁利鎖的干擾,謀事干事要秉承一切從公出發的意識和理念,去私而持公、唯公、謀公,私心不能有,私欲不能存,私利不能占,經得住“公與私”的考驗,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上多出實招、多辦實事、務求實效,在執政為民中樹好形象贏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