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造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定位,加快融入莆田城鄉一體化發展藍圖。”仙游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主城區‘一溪兩岸’總體框架基本形成,濱海新城產城融合成效凸顯,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區域功能格局持續優化,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增強,建設宜居宜游之城。” 在新發展階段,仙游縣委提出了今后五年推進城鄉互動融合的工作舉措,決定重塑新型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對未來“推動城鄉互動融合,打造活力仙游”作出的具體安排,也是對接融入福州大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鏗鏘步驟。下一步,我們除了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堅持差異化發展,打響全域特色旅游品牌之外,關鍵要著重推動發揮城鄉融合優勢,促進要素的雙向良性循環,推進城鄉在主體結構、產業形態、要素流動方式、空間布局、公共產品配置格局等方面實現轉變。 縱觀仙游整個縣域,全境1835平方公里,分布著“七山一水二田”,地勢順趨木蘭溪,西北高東南低,形成“馬蹄狀”,沿海、平原、山區層次分明。著名的東西鄉平原是仙作工藝小鎮和藝雕特色小鎮,東南沿海5公里海岸線是先進制造業發展區,東北角的“興泰里”和西北角的“仙游山”是著名的珍稀生態林區。今后仙游縣委將會堅持城鄉統籌、新城建設與舊城更新并重,實現功能完善、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的區域發展。主城區大力實施“東拓南進北聯西優中修”城市發展戰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城市副中心促進產城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現代化濱海新城;城郊型集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城郊型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鎮;山區鄉鎮要打造生態旅游綜合示范區,成為周邊城市群的“后花園”。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以木蘭溪為主軸,以鯉城、鯉南為基點,以城區環路、高速公路和木蘭大道為依托,以工藝美術產業為紐帶,以工藝產業園、藝雕智慧產業園為載體,用城市現代科技來改造傳統農業、用城市的工業發展來延長鄉村的農業鏈條、用移動互聯來豐富和發展農業業態,推進城鄉勞動力結構的改變,促進城鄉產業形態的轉變,加快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化、交錯化,構建集特色產業、綜合服務、現代商貿、宜居生活為一體的木蘭溪沿岸特色產業發展帶。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高水平、精細化推進中心城區新城建設和舊城更新,做大做美“一溪兩岸三環”城市中心區,全面提升縣城中心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和區域帶動力,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木蘭溪沿岸鄉鎮拓展延伸,促進城鄉空間布局轉變,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和配置,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新動能,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大力發展全域特色旅游,重點發展以現代生態休閑農業、文旅康養產業、清潔能源為主的特色產業,打造生態良好的集文旅、康養、現代農業于一體的福建東南部休閑觀光后花園、都市型特色農業示范區。未來,美麗鄉村經濟將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為重要補充的經濟形態,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促進公共產品配置格局的轉變,推動形成城鄉融合與協調發展。 當然,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還需要在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發力,安排以試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為抓手,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更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釋放農村產權能量,讓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尤其是要重視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中“人”的雙向流動。在提高城市包容度的同時,要制定更加可操作的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補齊鄉村發展短板,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讓廣袤的農村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共同發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