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過后的南方,依然悶熱。這幾日的仙游,午后的氣溫仍可達36攝氏度以上。 一碗粉,一個饅頭,一個茶葉蛋,一份麥煎,19日一早,張勁悅吃過早餐,原地待命。張勁悅是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的兒科醫生,他和隊友們組成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抗疫應急采樣突擊隊,專門負責采集仙游區域內先前混采陽性的居民。 接到任務,隊員們核對采集者信息,穿戴防護裝備,坐上救護車。在當地聯絡員的帶領下入戶采集,之后進行現場消殺,再將標本送到檢測點,完成交接。這是他們這幾天的工作常態。 18日午后1點,小分隊又接到任務。入戶采集完畢后,隊員陳潔突然出現虛脫。在旁的村干部轉頭就跑出去,挨家挨戶找來幾瓶涼水,往她那一身防護服澆下去。不出一會兒,溫度降下來了,陳潔也緩過來了。 “我們在疫情前線,既怕太陽,又怕雨。太熱,人體披上防護服,如處蒸籠內,易引發脫水。下雨了,又得擔心口罩被淋濕,失去防護作用。”張勁悅說,身在疫情前線里,要應對的突發狀況太多,很多時候要多備幾個預案。村干部的這幾瓶水,成為“及時雨”,得感謝他們。 從11日至今,突擊隊員們去過仙游不少地方。很多村莊多是留守的老人,他們對前來的醫務人員,往往懷著感激的心。張勁悅回憶,每每采集工作結束的時候,村民們都不忘遞來幾瓶水,說馬上就要中秋節了,你們還這么辛苦,快喝點水。 “但我們不能喝。出于職業操作規范,要懂得拒絕這一雙熱情的手。”張勁悅說,“然而,水遞過來的那一刻,心是暖的。” 截至19日下午5點,突擊隊已超過24個小時未接到緊急任務。這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疫情在仙游地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臨近中秋,月亮漸圓。這次中秋節,張勁悅和他的隊員們都要堅守在崗位上,沒辦法回家過節了。“全城同心抗疫,勝利就在不遠處。那時,我們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張勁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