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強化工藝傳承創新,推動仙作產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圖為三福工業園工人正在認真雕刻細節。 本報記者 林羅曉 攝 產業在哪里,哪里就是深度融合的主戰場。仙游縣樹立產業融合發展觀,借“質造、智造、創造”三招棋,通過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等緊密結合,以數字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組合拳,促進一產穩定、二產提質、三產優化,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四換四名”提升仙游質造 三福工藝園投資引進數控加工設備進行定制家具制造,實現產能提升30%左右、人工成本降低20%左右、產品價格降低20%左右。這是仙游縣推進“機器換工”的一個典型案例,傳統產業以技改創新為突破口,提升產品品牌含金量。 今年來,仙游縣強化工藝傳承創新,支持工藝企業“機器換工”,實施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改造,扶持5家龍頭企業進行技改。眼下,奮力實施“四換四名”工程成為業界的自覺行動,“四換”即機器換工、電商換市、“騰籠換鳥”、空間換地,“四名”即名品、名牌、名企、名產地。 電商換市好戲連臺。全縣各大中小工藝、鞋服、農產品等行業企業紛紛進軍直播電商行業,已涌現一批成規模直播電商企業。其中,涌現5家大型直播基地,入選全市首批直播新業態基地名單。淘寶直播基地、京東直播基地、快手直播基地等已落地,抖音直播基地也即將入駐。 與此同時,該縣大力推進“騰籠換鳥”和空間換地。今年5月中旬,縣里騰出正和肥料公司閑置廠房,投入4.8億元建設鞋業標準化廠房10幢,配套研發樓、人才房及立體停車庫;9月份,仙游經濟開發區盤活樂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閑置倉儲庫,引進益民織造企業,轉型為第三方倉儲物流企業,嫁接優質資源,提升鞋業研發、生產、營銷能力水平。 ■“三轉一市”推動仙游智造 數據中心屏幕上,生產狀況、質量實時監控等一目了然,這是賽隆科技復合裝置車間的新設備。賽隆科技自2020年底投產以來,一期11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日產能達40多噸。 規模與效益背后,是自動化和智能化建設。 無獨有偶,在仙游經濟開發區的海安橡膠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革后,完成IPO申報,力爭2022年上市。該公司是一家擁有自主品牌,具有獨立研發、制造和掌握核心技術的專業生產和翻新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的企業,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拓展特種橡膠、簾子線等輪胎上游原材料和輪輞、輪胎測試場等輪胎配套產業鏈。 在數字化、智能化加持下,今年前9個月,全縣新增市場主體27694戶,其中企業8699戶,同比增長82.52%。今后,該縣還將著重發展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接二連三”叫響仙游創造 成立于2004年的仙游縣意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科技型民營企業,2018年掛牌新三板。今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茄果蔬菜苗嫁接技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并在三、四線城市建立多個種苗生產基地,實現了集蔬菜種苗繁育、種植、加工、銷售、農業技術咨詢服務及農資配送于一體,產業得以整合和優化升級。 今年初,該縣創新金融服務,為國家級仙游臺灣農民創業園內的27家臺企、19位臺胞頒發金融信用證書,促進金融惠臺政策落地,進一步優化產業鏈條。同時,將創業園建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融入仙游北部山區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都市農業,推動一產“接二連三”,帶動周邊農民共同發展。 眼下,龍華鎮以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金溪茶業有限公司為基地,籌建一條集茶文化展示、品茶休閑、茶葉銷售為一體的金溪茶葉一條街,建立起多元、多體的產業鏈,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形成有特色的龍華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努力實現農業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