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縣興泰里的鐘山深處,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穿迷彩服的護林員在密林中忙碌,細心地巡視著責任區的每一片林區。他34年如一日用不停的雙腳和不屈的意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保護生態國有林場的一草一木。他,就是今年60歲的護林員蔣元立。 昨日,在仙游縣生態國有林場的南湖管護站,筆者見到了膚色黝黑、體格健壯的蔣元立。看著眼前多年來以山為家、以林為伴的普通鄉村老漢,我由衷地為他不畏嚴寒酷暑,用腳步丈量著大片山林,用生命守護著綠林的奉獻精神而感動。 1962年,蔣元立出生在鐘山鎮南湖村一個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后,他先是參加家中的勞作,1987年成家后次年,就來到林場干起了護林員,而這一干就是34年。他說,“農村的孩子,當時能有這么一份拿著固定工資的工作,我就很高興了!” 蔣元立先后在湖洋、侖尾、南湖管護站任職,早期條件很艱苦,住宿條件破敗簡陋,宿舍里連電也沒有,晚上只能點蠟燭。“現在條件好了,護林員干起活來更專注了,他們做好巡山防火護林就是筑牢森林資源保護的第一道防線。”該林場場長鄭瑞椿說,護林員是一份穿山嶺、鉆密林的艱苦守護工作,巡山、防火、植綠,每一項都責任重大,需要耐住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艱苦、寂寞、孤獨、危險,這是蔣元立日常工作的狀態,節假日加班加點更是常有的事。 多年來,蔣元立帶著使命和責任,走遍了林區的山山水水,也見證了林場的發展。他驕傲地說,“1989年林場一創辦我就過來了,這些樹木如同我的孩子,我要守護好他們。”他對轄區內的地形地貌、林班坐落、權屬來歷、樹種分布、立木數量等森林資源情況了如指掌,風餐露宿、爬山過溪、蚊蟲叮咬是家常便飯,野生動物也時常出沒,但他早已習以為常,一發現火情和毀林、盜獵野生動物等行為就第一時間制止、報告。 自1998年起至今,蔣元立一直在南湖管護站,林地面積5000多畝,分布在大小十幾座山上,占地廣、人手少,加上人員流動復雜,防火防盜有一定難度。為此,他巡山一趟就要沿著陡峭的防火路走30余公里山路,每月巡山10余次。每次巡山火情觀察、病蟲害防治、村民偷盜林木、極端天氣林木損害等,他總是及時發現并報告,確保了責任區內的山林安全。 鄭瑞椿告訴筆者,清明節、冬至、秋冬季節等,是森林防火工作最重要的關鍵期,蔣元立會積極主動對林區群眾宣傳文明祭掃的好處、野外用火的危害,以刷寫標語、走村串戶發傳單等多種形式,對林區村民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并維護好林區里的防火隔離帶,最大限度地減少林區火災隱患。 他扎實的工作作風和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帶動了其他年輕護林員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成為其他管護站護林員學習的模范,在他從業生涯中待過的每個管護站,沒有發生一起重大火情和安全事故,也沒有過大面積的病蟲害事故。 34年來,他頂酷暑、冒霜寒,一心撲在護林守綠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為他堅強的后盾。“只要青山綠,何怕熬白頭”,他譜寫了一名普通林業工作者熱愛青山、無私奉獻的平凡贊歌。“這些年來,陪家人的時間太少,虧欠了老婆孩子太多太多。”他誠懇地說,“守護森林是件重要而又光榮的事,看到山林平安,聽到外地訪客稱贊林區山青水秀空氣好顏值高,我再苦再累也是值得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