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新面貌
馬拉松賽
彩色水稻
抽水蓄能電站
核酸檢測
木蘭溪源頭
編者按: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昨日上午,在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縣長吳海端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有對去年工作和過去五年完成情況的回顧,也有對明年重點工作安排和未來五年的展望。今報現予聚焦,以饗讀者。 ★ 回望過去五年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6.8%、8.9%、6.3%、5.4%。 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00億元、500億元兩個臺階,2020年末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前十。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超千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邁過40億元臺階,2020年總量在全省縣區排名上升3位。 “五個一批”綜合考評連續4年居全市第一、8次進入全省前十。績效考評連續四年居全市第一。 榮獲“中國最美縣域”“國家園林縣城”“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等稱號。 ◆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 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由2016年末的4.3:57.4:38.3調整為4.3:49.1:46.6。 五年新增市場主體10.14萬家,總量突破16萬家、居全市第一。 “仙作”品牌持續提升,連續舉辦五屆紅博會,“仙作”成為全國首枚紅木家具行業集體商標。 第三產業更加活躍,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59家、限上商貿企業210家,全縣限額以上電商企業達115家。 入選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3個。 現代農業持續壯大,意達科技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工作連續五年獲得優秀等次,省級農民創業園項目建設考評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 ◆城鄉面貌展現新顏值 建成區面積擴大1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1個百分點。縣行政中心、“兩校兩中心”“三中心一廣場”、政法組團技術用房投入使用,蜚山綠道等項目竣工投用。 仙作工藝小鎮、度尾藝雕小鎮列入全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榜頭鎮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鐘山鎮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列入省級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鎮2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22個。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森林覆蓋率均居全市第一,木蘭溪干流國、省控考核斷面水質100%達標,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和建成區黑臭水體。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推進“放管服”改革,連續兩年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居全市前列,在全國率先推行食品藥品“證照合一”審批改革。 完成國家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榮獲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獲評國家級農村創新創業園區,綜合考評連續五年獲全國優秀等次。 ◆人民福祉達到新水平 民生投入逐年增加,民生累計支出223.09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年均增長8.0%。 實施79件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資132.23億元。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 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 建成幸福院153所、日間照料中心10所,新增養老床位3311張。 實施棚戶區改造8847套,安置房竣工92.34萬平方米。 累計實施補短板項目180個、總投資134億元。 實施校安工程9萬平方米、高中提升工程6.8萬平方米,新改建幼兒園25所、小學17所,新增學位2.6萬個。 新創二級達標高中3所、三級達標高中2所,仙游一中入選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建設學校。 成功舉辦馬拉松賽、龍舟賽、第十五屆縣運動會等,“六館”主體竣工,仙游籍運動員榮獲國家級以上金牌205枚。 “平安仙游”建設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綜合質效考評全市第一,連續三年獲評全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先進縣。 ★ 2021年工作回顧 全面紓困惠企,營商環境考評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出臺35條最全幫扶措施,為130家“白名單”企業辦理政策性融資擔保,筆數、金額均居全市第一。 ◆民生提質人民安居樂業 獲評“省級文明縣城”,水環境質量、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考評均居全市第一。 在全省率先出臺穩生產穩就業15條措施、“九保一防一控”25條措施,鼓勵群眾留仙過年、過好年。 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投資22.4億元。 205個城建項目均按序時推進,金鳳橋、城關大橋改造工程、藝都大道竣工通車,完成10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進度及開工率均居全市第一。 木蘭溪綜合治理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初步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億元,增長8.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9.6億元,增長7.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1.1億元,增長5.0%;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2.6億元,增長4.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4億元; 實際利用外資1.8億元; 外貿出口總額18.5億元,增長14.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4億元,增長5.0%;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6億元,增長6.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0元,增長8.3%。 ◆眾志成城守護健康家園 用8天時間將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用13天實現零新增,用28天實現全面重啟,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近4000名醫務人員主動請纓、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數萬名機關干部、志愿者火線支援疫線;各方的慷慨解囊、傾情援助,期間共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捐物累計超億元。百萬仙游人民顧全大局、不畏艱險、萬眾一心,譜寫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戰歌。 ◆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超越 獲批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仙作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2020)》。 第一、二季度“五個一批”綜合考評均居全市第一,是全市唯一“三看兩評”強產業和興城市綜合評議均進入前3的縣區。 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技改投資增幅均居全市縣區第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工業龍頭企業8家、規上工業企業2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15家、限上商貿企業60家,海安橡膠集團列入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庫。 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連續6年位列全國“電商百強縣”,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獲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抖音電商直播基地位居全國抖音基地第6位。 木蘭抽水蓄能二期電站作為福建省首個列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華峰服裝產業園、青拓新材料產業園等31個項目實現簽約,計劃總投資436.66億元。 ★ 今后五年 奮斗目標 到2026年主要奮斗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0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600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五年累計完成25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五年累計完成160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 ★ 今后五年 重點工作 1.打造產業跨界融合的品質仙游 2.打造城鄉互動融合的活力仙游 3.打造改革開放融合的創新仙游 4.打造人文生態融合的文明仙游 5.打造民生平安融合的和諧仙游 ★ 2022年重點工作 1.項目帶動 投資拉動 安排省市縣重點項目260個,總投資1787.7億元,年計劃投資192.8億元。全年開竣工項目100個以上。全力推介3C產業園、美食城、藝都大酒店等,力爭新簽約招商項目20個、總投資600億元以上。 加快建設木蘭大道仙游段、縱三線游洋段,推進聯二線西苑鳳頂至仙西半林段、楓亭3000噸軍民融合碼頭及航道疏浚工程、甬莞高速榜頭互通及連接線等前期工作。 2.動能轉換 產業優化 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堅持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落實構建“333”重點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力爭全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5家。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產業集中區,推進農業與食品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支持企業拓展冷鏈物流、現代倉儲等領域。 培育壯大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0家、限額以上商貿業企業80家。做大鴻昌物流、勝北物流、京東輝特電商物流基地。做強物泊科技、點鋼科技等平臺,打造“平臺+總部”經濟集聚區,力爭交易總額達300億元。做優抖音、淘寶、京東、快手四大直播基地,建設科技電商園區,力爭全年電商交易額達120億元。力爭引育20家跨境電商企業。做大消費經濟,壯大“四個商圈”,繁榮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小店經濟、無接觸零售,持續擴大假日消費、節慶經濟。 3.空間拓展 功能完善 實施城建項目165個,年計劃投資128.3億元。抓好中城、客山南、東門等片區征遷改造,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建成玉田大道、貴峰路,打通公園街、西華路、新厝路等一批“斷頭路”,推進藝都大道北段、北三環東段、清源東路延伸段,新改擴建市政道路15公里。建成15個臨時便民市場、2個口袋公園。 圍繞“五個振興”,完成19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建設規劃,全力推進50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 4.全域旅游 綠色發展 啟動智慧木蘭溪建設,打造一批木蘭溪生態主題公園。建成省級農村污水治理示范縣,新改建污水管網200公里。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讓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業”拓展。 5.創新驅動 改革開放 深化臺灣農民創業園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和促進民間投資工作機制。深化教育、醫療衛生、農村產權、林權、戶籍、行政復議等領域改革。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6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力爭全縣研發經費支出增長20%以上。 6.民生優先 兜牢底線 計劃投資27.52億元實施人居環境提升、糧食安全保障等1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棚戶區改造5466套。建成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所、長者食堂4所。 加快縣總醫院遷建項目建設,推進賴店、龍華、度尾衛生院遷建工程。深化醫保支付改革,降低人均醫療費用。 7.統籌兼顧 協調發展 新改擴建幼兒園10所,新增學位3240個。加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9.5%。創建市級示范性幼兒園3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3%。創建“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16所。 積極創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設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講好仙游故事。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建成溫泉度假村運動康復中心。舉辦縣第十六屆運動會。 ◎部分名詞注釋 “五個一批”:謀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增資一批項目。 “333”重點產業:工藝美術、鞋服紡織、食品醫藥等3個傳統產業,電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裝備等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海洋經濟等3個未來產業。 “四個商圈”:指中駿、鯉中步行街為主的鯉北片區,天博、萬佳溫泉酒店為主的鯉南片區,博覽城周邊、抖音基地為主的榜頭片區,海峽藝雕城、藝雕產業園為主的度尾片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