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故鄉仙游“畫閣凌煙”書畫協會會長凌元福,在福州請幾位莆仙籍書畫家、作家們聚會,提前過端午節。同來的家鄉作家趙鮮明,和我再次謀面,送來一本厚厚的散文《蘭水微漾》書稿,請我寫序。能為家鄉作家寫序,興之所至。 由于打印稿字跡太小,讀得吃力,我向元福反映,他請鮮明馬上復印放大字體,快件寄來。通讀書稿,首先感覺趙鮮明是位自學成才的多產作家。他祖籍園莊,出生于大濟,因故不能上大學,他在書稿的代后記《夢碎了,又圓了》寫他上大學之夢破碎了,而文學創作之夢圓了。他小時在農村生活,知道讀書的重要,自小刻苦自學,在農村當了村干部,后來進了企業和政府機關,靠堅持發奮自學,終于拿到了可以在社會立足的文憑和職稱,并閱讀了大量中外名著,執著文學創作,于2003年出版散文集《月下尋思》(也是請我寫序的),卷后收了省作協會員郭大衛寫的《清歌流響繞鳳梁》,是篇散文集《月下尋思》的讀后感。書中洋溢著對故鄉明月的愛戀和寄托,對家鄉的自然風物和親人們的眷戀之情。 趙鮮明通過刻苦自學而成才,成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莆田市雜文學會監事長和仙游縣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他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詩歌、散文、雜文、小小說、報告文學等,榮獲許多征文獎。進入縣、市有關部門工作期間,常被評為先進,尤其在糧食部門工作盡心盡力,課題和論文多次獲獎。其自學精神,難能可貴。 其次,這部散文集的內容,豐富多彩。全書分為五輯:第一輯“悠然名勝抒胸襟”,共35篇。首篇《古田紅色圣地之旅》,是剛在《福建日報》發表的散文,寫了參觀古田會議會址以及古田會議紀念館的觀感。接著《魏升,我來看你》,也是在《福建日報》發表的,寫的是出生于仙游縣龍華鎮金建村的抗倭英烈魏升,文中提到我為魏升書寫的“魏升故居”匾額,記得是他的后輩來讓我題寫的。讀了此文,更加了解這位明代抗倭英雄的事跡,以及這位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豐功偉績,從中也了解魏升故居的歷史變化,讀之倍感激動。此外,還有木蘭溪母親河的幾篇散文,仙游聞名景點,如九鯉湖和美麗鄉村的題材。第二輯“雪鴻泥爪昭初心”,共25篇。其中抒寫故鄉的小村、莆田情結、走進機關,莆田人的象征荔枝樹,回歸自然之類。第三輯“世象百態彰冷暖”,共20篇。多為雜文,提倡慎獨、清廉、教養、正義和自強不息,抨擊沒素質行為,是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感悟出的一些人生道理。第四輯“樂以美食慰鄉愁”,共15篇。主要介紹仙游的美食,他寫道“有人認為仙游的飲食特色文化已有千年的歷史積淀,而且在其發展的燦爛歷程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菜系。”作者言及2019年仙游縣政協組織編寫《仙游美食》一書,他是該書的撰稿人。可見,他對仙游美食很有研究。記得仙游縣政協于2006年編輯出版的《仙游風味小吃》,書名是我撰寫的。本書第五輯“藝海書山論拾得”,共45篇。其中文學評論15篇,主要評論高胡的著作,《儒學現代化》《浪淘沙去看今朝》《管中窺豹喻古今》等。高胡原為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是老同志,曾和我住在屏山大院,我也為他著作寫過序。他是高官、學者、作家,從這幾篇評論中,可以全面了解這位老同志的經歷和著作特色。此外,評論家鄉作家的作品,如劉建成《歲月有情》(該書也是筆者作序),鄭國賢的長篇報告文學《林蘭英》,鄭志忠《古典情思》,仙游文壇老前輩鄭清為、陳職儀等。這輯還有書畫評論30篇,主要評論仙游畫派。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僅系列評論仙游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孫仁英,還從不同角度闡釋孫仁英的畫作。這里開篇《訪李耕國畫藝術的忠實傳人孫仁英》,描寫孫仁英對李耕國畫藝術的精辟論述,贊美“他握筆作畫60多年之久,創作了大量受群眾喜愛的作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無論畫壇如何波詭云譎,他始終潛心于李耕國畫藝術研究與創作,堪稱李耕國畫藝術的忠實傳人。”《讀孫仁英歷史人物作品隨想》,評析孫仁英作品傳神了歷史人物的高風亮節、偉大理想和百折不撓的頑強進取、無私奉獻精神;《李耕藝術有傳人——孫仁英國畫作品賞析》,告訴人們要學習孫仁英純真執著追求藝術的精神。同時,還贊揚了瑞云祠李耕畫作(《絕無僅有的遺珍》)和孫仁英先生藝術之路(《從理性到靈性的探索》)、以及孫仁英的寫意人物畫等。此外,作者還評論了李耕畫派著名畫家黃葉的詩畫,現任仙游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負責人孫煜的作品,仙游其他畫家如李清達、張清巖、林元琰、陳福凌等。終篇《一個草根收藏家的書畫夢》,是寫凌煙書畫協會凌元福對仙游李耕畫派的貢獻。凌元福與我接觸最多,我曾為他寫了百幅字,協會成立兩周年筆會,我題寫了“畫閣凌煙弘揚李耕畫派/畫壇薪火傳承仙游文脈”,以示祝賀。 其三,這部文集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鄉土色彩非常濃郁,正如書名標明:“蘭水微漾”。其中,對仙游母親河木蘭溪有突出的描繪:“江天寥廓,大鵬正舉,蘭水東漸,人物風流。傳統與現代交匯,發展與環保、生態并重,防洪與景觀、民意同步,使木蘭溪變得越發年輕。我愛家鄉,更愛家鄉這條見證著莆仙歷史變遷、哺育了無數莆仙兒女的美麗母親河……”(《最美家鄉河——木蘭溪》)。故鄉的名勝古跡、山山水水、歷史人物、鄉鎮小村、寺廟文物、仙作工藝、書畫藝術,以及花卉等自然與人文景觀,特別是仙游美食和風土人情,盡收筆底,地方色彩濃得化不開。 此外,作者語言文字洗練,感情真摯,寓意深刻,高胡贊其“文筆流暢、通達,而且多產”。作者所寫的對象,往往勾勒出歷史變化,體現出鄉土色彩和時代氣息的交融,是部值得好好閱讀的文集。 祝鮮明同志退休后,創作更加豐收。 2021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