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水滸傳》小說或影視的人,一定會記得“魯智深拔柳樹”一節,那是表現魯智深神力的最重要細節。當時的情境是:魯智深正跟那幫被他降服了的潑皮們在飲酒,當魯智深飲到半酣時,有“老鴉”(烏鴉)在門前的柳樹上哇哇地叫著。潑皮們聽到鴉叫頗覺忌諱,于是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魯智深豪氣干云,自然不知道這種忌諱,當他問明原委后,知道是柳樹上新安了個鴉巢,大家忌聞鴉叫,于是乘著酒興,徒手把那棵大柳樹連根拔起……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是潑皮們念誦的禳解咒語。因為當時的人認為烏鴉噪叫是不祥之聲,聽到的人將會有口舌之災,于是以咒語厭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的意思是所有的口舌是非全部化解。 莆仙民間也有類似的咒語,其咒曰“報財報喜,歹的落糞池”。與上文潑皮們念誦的咒語不同,這咒語針對的不是烏鴉,而是本地常見的“糞池鵲”。 “糞池鵲”是“鵲鴝”的方言俗名。其“鵲”字讀同方言“市”。鵲鴝屬留鳥,體型大小介于麻雀與八哥之間,毛色特征主要是黑白相間,以昆蟲為食,屬益鳥。鵲鴝不怎么怕人,喜歡在農家的房前屋后活動,并經常在漚糞池里捕食蛆蟲,故俗稱“糞池鵲”。民間俗語:糞池兜無鳥,糞池鵲為王,猶漢語俗語之“山中無虎,猢猻為王”。 因為鵲鴝長期與農家相處,又是益鳥,所以,人鳥和睦相處,相安無事。同時,民間自古認為鵲鴝有先知之靈,能預知住家有客人要來,并樂于為住家預先報知;到了后來,鵲鴝的預知能力被民間提升了,認為能預知住家所有的喜幸和兇禍之事,并及時預報。因而,民間在聽到鵲鴝突然飛臨噪叫不休時,就會念動“報財報喜,歹的落糞池”的咒語,希望所報均為喜幸之事。 鵲鴝在方言除了“糞池鵲”的俗名外,還有“信鳥”和“進鳥”兩種雅稱。“信鳥”謂其客來報信,“進鳥”寓意“進財進喜”。 鵲鴝在《仙溪志》作“信鳥”,其注云:“《閩中記》:人家客至則飛鳴以為信,能為百禽之聲,亦名‘進鳥’”;乾隆版《仙游縣志》亦作“信鳥”,其注云:“亦曰‘進鳥’”。 在許多老鄉的物種概念中,習慣認為“鵲鴝”就是“喜鵲”。其實不然,喜鵲的方言叫法作“客鳥”,屬大型野鳥,體型僅略小于烏鴉。鵲鴝與喜鵲固然毛色相近,但體型大小相去懸殊,喜鵲的體重至少是鵲鴝的5倍。 傳統民間認為喜鵲會報喜,因被視為吉祥之鳥,其體現在傳統畫圖上的形象,就是“喜”字的圖解。 顧名思義,其方言名“客鳥”與“客人”有關,也就是“預報客來”的意思。但是,也許是其習性因地而異吧,本地喜鵲都生活遠離人居的野地林緣,生性怕人,只在空山留聲,而從不斗膽飛臨農舍。都不與住家接近,它又怎么能告知住家“有客將至”或將有喜事臨門?也許正由于本地喜鵲的這種習性,它們報喜工作才由占有地利人和的鵲鴝代勞。 由是,筆者推測,“客鳥”一名可能是莆仙先人沿用于古代的中原地區說法,而不是形成于本地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