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仙游城關段風光美麗。 本報記者 蔡昊 攝
木蘭溪源頭生態美。 仙游縣認真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縱深推進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助力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范樣本。 今年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木蘭溪,加強木蘭溪流域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最美木蘭風光。仙游縣是木蘭溪源頭和上游所在地,木蘭溪流經仙游西苑、度尾、大濟、龍華、鯉城、鯉南、賴店、榜頭、蓋尾等9個鄉鎮,在仙游境內干流長65公里,占全長61.9%,流域面積107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2.1%。全縣70%以上人口及產業均匯集于此,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 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指出,縱深推進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是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的大事要事。要做好山林管護、水源管護、生態管護,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永續利用。矢志踐行“兩山”理念,探尋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和渠道,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仙游縣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用心用力用情筑牢木蘭溪生態屏障,串聯起木蘭風光帶,鋪展人水和諧畫卷。 “源頭活水”振興鄉村 仙游縣西苑鄉仙西村,四周層巒疊嶂,林木蔥郁,一泓清泉涓涓流淌。仙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紀志達介紹,這里是戴云山脈,仙西村黃坑頭的泉源為木蘭溪最上游溪流,海拔883.8米。 紀志達生長于仙西村,親眼見證著鄉村發展變化。木蘭溪綜合治理后,曾經人跡罕至的木蘭溪源頭村,引來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成為“黨建+旅游”的生態濕地公園。目前木蘭溪源頭有抱芋上書景觀、清源林、“一滴水”及源頭等景點,還建起了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環境教育基地,迎來一批批參觀學習者。作為源頭中心村,仙西村輻射帶動臨近的仙山村、仙東村共同發展,新裝的路燈工程點亮源頭三個山村的夜幕,建設的便民服務中心和老人活動中心,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以點帶面串聯起鄉村風光帶。 飲水思源,作為市人大代表,紀志達在市兩會上為木蘭溪源頭保護建言獻策,提出提質優化源頭生態資源環境、修復源頭歷史文化景觀、培育源頭文旅融合業態,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建議木蘭溪源頭保護由市政府統一規劃,盡快打通聯二線“鳳頂—仙西”16公里路段,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振興鄉村。 “今后五年,我們要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健全生態文明治理體系……”連日來,市人大代表、仙游縣西苑鄉鄉長郭曉敏向黨員干部傳達市兩會精神。 依托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西苑鄉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形成以油茶、桃花林、繡球花、生態蔬菜為特色的農林種植業和大棚葡萄農業觀光園、白巖尖茶、苦筍采摘基地,培育出的名優產品遠銷國內外。同時,開發仙水洋、十八股頭、石谷解、湄溪等自然風景區,初步形成木蘭溪源生態帶、經濟帶、鄉村振興帶。 治一方活水,富一方百姓,守一個源頭,護一方凈土。西苑鄉踐行“護水必先護山”理念,集全鄉之力推進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管林護林,從源頭上積蓄生態養水動力,涵養水源為下游“補干凈水”。當前,該鄉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劃建設智慧源頭,將森林防火、水質監測、大氣監測、氧氣飽和度等指標納入監測系統,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河、智慧河、幸福河。 “未來,我們將依托木蘭溪源頭資源優勢,把西苑鄉打造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及‘兩山’理論轉化示范基地。”郭曉敏期待,藍圖早日變為現實。 水清景美生態宜居 木蘭溪,在仙游也叫蘭溪。得益于木蘭溪綜合治理,千里江堤,浩浩蘭水,實現從“水患頻發、談溪色變”到“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蝶變,展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面貌。 漫步蘭溪公園,兩岸旖旎風光,沿線步道廣場,居民悠閑健身。蘭溪公園已建成玉井大橋至榜頭壩下大橋兩岸水生態景觀帶約25公里的景觀步道,將仙游之歌、仙游春秋、仙游狀元以及仙游木蘭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呈現“蘭溪清清向東流,清清溪水城中留,仙游文化來彰顯,景觀步道萬人游”生動畫面。 近年來,仙游縣將木蘭溪沿線的城鄉規劃與木蘭溪防洪景觀建設規劃等相銜接,通過生態、休閑、文化、旅游、景觀等視角,通過水體、綠化、堤岸、道路、橋梁、建筑等六大濱水要素,打造木蘭溪沿岸“生態城市綠心”和“百里親水景觀帶”,初步形成一道濱江生態廊道。 隆冬時節,木蘭溪防洪生態景觀工程仙游段,項目建設火熱進行。該工程總投資21.1億元,其中防洪工程總投資11.5億元、景觀部分9.6億元,建設堤線總長102.62公里。項目分三期實施,一期仙榜段堤線總長31.9公里,二期蓋尾段堤線總長29.5公里,三期仙度段堤線總長41.22公里,統籌建設截污蓄水、綠化種植、景觀步游、文化展示及夜景停車等各項市政配套工程。木蘭溪防洪工程已經從單純的防洪,提升為防洪安全、景觀休閑和生態治理“三位一體”。 仙游縣水利局局長林慶凡介紹,木蘭溪防洪生態景觀工程仙游段分為“一軸兩帶三區”:“一軸”即以木蘭溪為軸,“兩帶”即人文、生態景觀帶,“三區”即生態休閑區、工藝文化區和濱水生態區,全面融入仙游特色文化元素和廉政文化。 一河一景,主題鮮明,如今的木蘭溪沿岸,已經成為仙游城區30萬居民親近自然、休閑娛樂的中心場所,讓群眾深切感受治水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綠色發展風生“水”起 由水而麗,因水而興,木蘭溪流淌著獨特的千年文脈,也鋪展著仙游綠色發展的底色。 清清河流澆灌出的利農優質蔬果,成為市場的搶手貨。取木蘭溪源頭之水澆灌的文度尾旦柚,名揚四海。浩蕩木蘭溪沉淀下眾多文化遺產,仙游榜頭,紅木飄香,藝術悠揚,在滔滔溪水中流光溢彩。 榜頭鎮黨委書記、木蘭溪榜頭段河長張春志介紹,榜頭鎮作為中國古典家具之都核心區,加工作坊多。該鎮組織環保站、河長辦等排查佛珠加工作坊245家,目前涉水生產57家作坊全部搬遷至佛珠加工集中區。眼下,該鎮打造“仙作+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強河湖水域生態文明建設,爭創“木蘭溪‘四水’統籌治理示范鄉鎮”。在木蘭溪支流仙水溪建設幸福河湖項目,提升蓮墘橋頭入口景觀,建成大型成品雕塑、音符宣傳欄、兒童樂園等,把仙水溪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幸福河湖”樣板。 碧水清波,穿城而過的木蘭溪,兩岸產城融合,山水相悅。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治水領域的生動實踐,也是仙游“人水和諧”的生動范本。 一河一策一盤棋,仙游縣建立“河湖長制”,由縣委書記、縣長擔任河長的雙河長制,全縣各級河長上崗,一張責任網覆蓋所有河流,努力做水生態保護的踐行者和守護者。 一張藍圖繪到底,聚焦高效能治理,打造生態樣板之城,仙游縣在新征程上,矢志不渝,守護木蘭溪河湖安瀾,以美麗的木蘭風光,續寫木蘭溪綜合治理精彩華章,奮力答好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