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創作的《東坡先生玩硯圖》 游飛 攝
黃葉創作的高士畫作 游飛 攝
黃葉在家中創作。 游飛 攝 元旦期間,仙游縣首屆非遺文創精品展在賴店鎮古玩城舉行。3天的展覽期,游客聞香品茶,了解傳統制作技藝,欣賞掛畫插花。穿梭的人流中,黃葉不時和前來的客人交流作品。 從中學時代拿起炭精粉畫筆那一刻,黃葉即和繪畫這條藝術路產生交集。他沒有想到,他大半生竟和閩派代表畫家李耕產生不解之緣,無論是他本人的藝術之路,或是他關于李耕的藝術理念創作,皆成為李耕研究的有力注腳。 從給人畫像開始 2019年,黃葉重訪年少時謀生的足跡,有意找尋四十幾年前留下的只鱗片爪。在那些偏遠山區,他欣喜地發現,一些老屋的廳堂上仍懸掛著當年他畫的肖像畫。 中學畢業,在農事稍閑時候,黃葉帶上八開圖紙和炭精粉畫,前去大田、德化、永春等地區作畫?!斑@些地方的老人少有機會照相,我就為他們畫像?!秉S葉說。 憑著自己的拿手功夫,黃葉每到一個地方,即因畫像逼真受到當地群眾夸贊。依靠鄉親口耳相傳,他每到一個村,都能待上一陣。 這樣一來,黃葉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口糧:到哪家吃到哪家,而且,他的畫像每張收費2元,兩個多小時便能完成一張,一個月能掙80多元,這份收入在當時已是相當高。 他后來在一篇自述中寫道:也許是“吉人自有天相”吧,一個時代棄兒,竟然在文化荒蕪年代,得幸與畫筆不離不棄。 改革開放初期,傳統文化全面復興,仙游不少寺廟開始重修?!跋捎嗡聫R向來有壁畫裝飾傳統,前輩林肇祺、李耕、黃羲等都從事過壁畫,又正好碰到當時所在瓷廠經營不景氣,我就動了回家的念頭。”黃葉說。 打道回鄉,開始以壁畫營生,這一畫便是八年。 八年間,黃葉效仿李耕高足周秀廷的畫法,臨摹他的二十四孝、觀音出世、媽祖生平等題材。壁畫相對其他形式,更能訓練人的基本功。“站著畫,更有氣勢,也不怕犯錯,畫壞了可以重來?!秉S葉解釋,這樣的自由和隨心所欲,給了他積淀和創造力。此外,在白灰的墻壁上,以水墨罩色,這個作畫方式類似于在宣紙上作畫。這為后來他轉向卷軸畫埋下了伏筆。 早年的這些經歷,奠定了黃葉的民間畫家基調。 1988年,對于黃葉而言是一個關鍵之年。那一年,仙游李耕國畫研究所面向社會招收“接班人”。在同鄉人、國家一級編劇鄭懷興的引薦下,黃葉前去報名,順利通過考試,正式投入李耕國畫藝術的傳承和研究中。 30年成就《李耕研究》 “新來幸入菜根舍,意與丹青共馳騁?!笔芷溉肜罡麌嬔芯克畷r,黃葉寫下這樣的感懷詩句。 眾所周知,李耕國畫研究所成立的宗旨是繼承、發掘、整理國畫家李耕先生的傳統技法,在傳統和生活基礎上創作新時代、新意境的作品。 繼承傳統是難事,可要發掘、整理,更是難上難。 黃葉知道,他肩負研究李耕的重擔。自進入研究所后,他陸續刊發研究李耕的相關文章。 早在1994年,中國畫家兼美術史論家洪惠鎮即在來信中肯定黃葉的研究成績:“福建畫界少有人興趣理論研究與寫作,所以先生的工作就更可貴而有意義。” 2017年,黃葉積30年之功化為一本《李耕研究》,近30萬字。這部著作列入《福建文史叢書》。 書中提出不少有見地的觀點,比如李耕創作與當地民間信俗“三一教”之間的關系,李耕作品中帶有“閩習”(注:福建畫家創作用筆比較急、習氣比較重)等。 相較于其他評論著作,《李耕研究》的一大特色是罕有引用前人文獻和他人資料,取而代之以大量畫作為依據,憑圖解說。 這樣一部沒有注腳的理論著作,難免給人不嚴謹之感。但黃葉有他的信心。在不少場所他都提及,他的人生軌跡與李耕極為相似: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一直生活于仙游民間,沒有進入院校研修。藝術生涯上也都是以民間畫家的身份,從壁畫轉向卷軸畫創作,而且他們倆都輕理論重實踐,遵循靈感原則,在繪畫過程中隨機應變。 加上工作生活中,黃葉有大量的時間接觸李耕原作?!白鳛槔罡冯S者的經驗之談和就具體作品的條分縷析,這樣的書寫方式比動輒就引經據典、高談闊論來得實在、淺顯,更易于為普通讀者所理解。”黃葉說,“我想它的意義和價值且留給后人評說,至少這本書面世,可以作為后人研究李耕的依據?!?/p> 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在黃葉看來,繼承李耕傳統,既不能亦步亦趨,又不能另起爐灶;既要保持李耕國畫傳統特色,又要筆墨隨時代,允執厥中,不是易事。不僅如此,傳承還要有定力和毅力,要有一種自信。 “今天,如果有心人想要繼承,基礎是需要長期駐扎仙游本地,理解本地文化。”黃葉說,但這個前提已經把大部分人擋在門外了。 再者,古典人物畫與山水、花鳥畫不一樣,山水歷經千年不易變,但人的行為舉止容易隨時代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后人想傳承李耕人物畫中的技法真髓,會成為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黃葉認為,繼承李耕還需帶有批判性。他介紹,李耕的畫作題材廣泛,他的技法、才情是歷史少見的。但他也不是全無短處,如畫作民間味重,文人味少,又側重于畫,表達自己的思想少,這些都是后人可以改進的。 作為李耕國畫的繼承者之一,黃葉盡自己能力揚長避短。他有意讓自己多浸染詩書等文學作品,將書畫與詩文等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創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并茂”的獨特畫風。 深受李耕影響,黃葉擅長創作古典人物高士系列。蘇東坡、陶淵明都是他欣賞且頻繁創作的對象。近期,他打起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主意,“細讀陶潛這一首詩賦,它的每句都可成畫,我想把它畫成系列”。 前段日子,黃葉又練起了書法,臨摹的是碑帖《散氏盤》。“我不是想當書法家,而是想借練習壓制一些習氣,改變自己的氣質?!秉S葉說,落款是一幅畫作中的重要部分。他后期注重在落款上做文章,致力于通過詩書畫結合,為古代的人物畫像增加韻味。 現在,他每天花上四五個小時創作,閑時會友看書寫詩。隨著年紀漸長,黃葉也會感到時不我待,太多的事情等著他。但黃葉確信:“我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條路,而且我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