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堂、進士考場、科舉探秘……歲末年初,仙游縣榜頭鎮后坂村新落成的進士文化園,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榜頭鎮后坂村依托千年陳氏宗祠搭建進士主題文化園,構建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打造地方特色旅游金名片。 位于榜頭鎮東北部的后坂村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古祠、古厝、古寺、古井、古樹等人文遺跡眾多。歷史上,后坂村曾走出過20多位進士,成就中國科舉史上的一段佳話。唐僖宗光啟四年(888年)擢戊申科鄭貽矩榜進士陳嶠,為莆陽陳姓進士第一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陳嶠的后人陳說之、陳動之兄弟同年登第,與歐陽修為同榜進士。 坐落于村子中央的陳氏宗祠總面積1400多平方米,布局嚴整,錯落有致,規模宏大,為仙游縣名祠之一。陳氏宗祠共有三座,第一座始建于唐文德年間,初始以陳嶠為名,叫御史祠。1023年,出任福州知州的陳嶠曾孫陳絳回鄉祭祖時,倡建第二座和第三座宗祠。千百年來,陳氏宗祠經歷沖擊、損毀、恢復、重建,最終三座建筑聯成一體,以全新面貌示人。 “唐御史開基,宋探花發甲”“自從先祖初攀桂,直至裔孫不歇枝”……走進陳氏宗祠,廳堂中的一副副對聯記錄著陳氏族人的歷史。據傳,陳氏宗祠內懸掛的“永思堂”和“世綸堂”兩塊牌匾,為宋徽宗御賜匾額。 榜頭鎮黨委鄉村振興辦負責人劉圣棟說,后坂村依托千年陳氏宗祠建立起進士文化園,設置“詩詞薈萃”“闈墨憶夢”和“后坂印象”三大主題展區,融入進士講堂、家風銀行、翰墨丹青等元素,并以場景還原、多媒體互動穿插其中,為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 文化園設置了鄉村記憶展,通過群眾捐贈、社會征集、自發收藏等多種形式,收集大量犁、耬、鋤頭、蓑衣、煤油燈、舊家具、瓷器等農耕器具和農村生活老物件,全面展示后坂村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鄉村記憶文化。 近日,文化園內還設立“家風銀行”和家規展館,發動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攢好家訓,展示好家風,推動更多家庭重拾好家風、重視好家風。同時,推出進士大講堂、狀元帽折紙等互動活動,這里成為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 “深挖祠堂文化、非遺文化等特色文化基因,探索塑造‘風雅后坂’大IP,推動文旅商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后坂村黨支部書記陳玉炳說。 榜頭鎮科技副鎮長姚海陽表示,榜頭鎮還將探索先賢文化、書院文化、民俗文化、仙作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發展動能,通過對傳統優秀文化資源的靜態保護和活態利用,讓鄉愁落地,讓文化入心,積極打造文旅產業品牌,繪就新時代榜頭鎮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